论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对我国大学生的误导与化解

  王春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要:我国一些大学生被消费主义误导的典型表现是:认同消费主义式“过度”消费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爱国行为,而此却是消费主义获得伦理上的“善”和政治上“合法性”的重要文化策略,其目的是要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克服市场的有限性;误导大学生忽略经济发展具有整体性、长远性和持久性而混淆短期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把以消费主义式消费拉动经济短期增长的策略解读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政策,而遮蔽了消费主义在缓解经济困局的同时又把经济推入更深的困境。消费主义经济理念为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危害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危及家庭的安乐、校风的良好与社会的安定。

  关键词: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5)06—0074—03

  一、消费主义形成并风行于世之溯源

  现代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随着全球化不断蔓延到世界各国。1j。19世纪末期以前,即资本积累处于早期阶段,资本获取剩余价值主要是在生产领域,那时广大工人的低工资、低消费并没有妨碍资本获取剩余价值。而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获取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积累的领域逐渐转向生活性消费领域,因而低工资与资本实现增值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既阻碍资本获取剩余价值,也影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剧烈动荡。

  20世纪初期,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为随着以“泰罗制”管理原理为理论基础的美国“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也就是机械化分工、标准化劳动以及大批量生产成为主要特点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促进工人工资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矛盾得到相对缓解。但“福特式”生产方式造就的物质基础仅为实现大规模消费提供了可能性,而“清教徒”式节俭的消费价值观却阻碍着大规模消费,同时也阻碍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压榨。因而改变广大民众的消费观乃至价值观成为实现资本增值的关键。各类大众传媒尤其是对消费进行诱导性宣传的商业广告则发挥出这种“教化”作用,形塑着广大民众,不知不觉地在其制造的各种各样快乐的氛围中,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大众的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实现着资本的增值。

  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为消费主义的产生、发展开辟着道路。“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以刺激消费需求来缓解生产相对过剩并拉动经济增长,进而缓解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面临的经济危机。这一理论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并上升为基本经济政策,同时也起到为消费主义泛滥而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而消费主义的世界性蔓延并成为风行于世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则离不开全球化这一现时代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集团不但将其经济利益推向全球,而且将其政治和文化利益也同时推向全球,使这几方面构成互相呼应、相辅相成的关系”[1J。消费主义作为全球化时代的资本的文化开路先锋,被强有力地推广并风行。

  二、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对大学生误导的表现及危害

  (一)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对大学生误导的表现与辨析

  我国一些大学生在消费主义经济理念误导下的典型表现是:认同消费主义式“过度”消费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爱国行为;混淆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把以消费主义式消费拉动经济短期增长的策略解读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政策。

  1.消费主义误导大学生认同消费主义式“过度”消费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爱国行为。我国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与激情。消费主义常常打起“爱国”旗帜对大学生群体具有极大的蛊惑作用,使之明明已落入消费主义的误区,却仍以为在大兴爱国之举。“如果无力消化现代生产所创造的丰富财富,将直接危及生产的循环,危及经济的正常运转,进而导致大量失业和社会动荡,最终使人们陷入普遍贫穷。顺此逻辑,就必须大量消费,否则,衰退就成了必然结果”L2J。如此,消费主义所倡导的过度、甚至是无度消费便具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美德”,消费主义式消费便成为爱国行为。由此可见,消费主义正是通过成功地赋予消费主义式“过度”消费以伦理上的“善”和政治上的“爱国”内涵,从而使其具有了合法性依据。而事实真相却是:消费主义为资本有效克服了市场的有限性。“消费主义是赋予资本扩张合法性、建立文化霸权、实施意识形态消解与重构的重要文化策略”p1

  三、化解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对大学生之误导

  (一)从思想观念上找到化解问题的着力点

  1.要引导大学生认清消费主义的实质。消费主义错误的价值观念、经济理念往往渗透在Et常生活领域,既潜移默化又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追求以及精神信仰。认清消费主义本质,是化解消费主义对大学生误导的重要着力点。消费主义是以无度高消费为特征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服务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工具。消费主义行使着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鸣锣开道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经济上为资本的扩张、增值服务;政治上对持反对声音,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加以消解与重构;文化上则常常通过轻松、愉悦的形式,实则行使着文化霸权、文化垄断、文化麻醉、文化破坏以及文化重塑等功能。

  2.要引导大学生认清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有牢固的道德基础来支撑。要化解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经济理念的误导,不但要引导大学生辨明消费主义经济理念的误区,而且要认清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有牢固的道德基础做支撑。人类的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有着无法截然分开的紧密关系,道德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到作用。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许多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贪婪、欺诈无信、奢侈而无节制等不道德行为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3.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只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

  抵制消费主义的误导。正确的观念没有牢固地确立起来,错误的观念才能乘虚而人。要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抵制消费主义那些似是而非的经济理念、价值理念的误导。如相对于消费主义对欲望的鼓噪,青年大学生应提升自身“节度、节制”的美德而洽身、治心。应引导大学生深刻体悟任何对自然欲望的过分追求,都会导向危险的境地。从个体讲,当下许多腐败案例便是警钟;从大的事件看,美国金融危机也正是向人类昭示出危机之前那种高速发展、繁荣景象的背后正隐藏着一触即发的没有节制的祸患。

  (二)在路径方法上不断探寻有效对策

  消费主义无孔不入地发挥其影响力的主要场域是日常生活领域,因而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除了使用常规方法,更应充分发挥出隐性教育的作用,于无声无息乃至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对大学生施以教化。尤其在当前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创造者,而大学生群体更是活跃于此,因此,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更应抓准、抓住各类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如微信、微博等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有效的新方法、新手段,进行隐性教育,从而消除消费主义错误经济理念、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误导和诱导。

  参考文献:

  [1]张文富.消费主义与资本的隐形统治[J].求实,2012(11).

  [2]陈翠芳.消费伦理的瓶颈及其突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22.

  [3]张丽璇.消费主义: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扩张[J].求索,2011(7):42.

  [4]袁银传,李群山.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消费主义解读和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研究,2011(3):23


论消费主义经济理念对我国大学生的误导与化解

AIPPT

SCI学术咨询
分享这篇文章
链接已复制到剪贴板!
联系我们
服务时间:9:00-18:00(周一至周五)
4006-054-001
QQ/微信:54364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