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介绍目前地、市环境监测站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21:42 热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介绍目前地、市环境监测站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构建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特点。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应用探讨 一、信息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站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其高效、准确、便捷的优点已充分显现出来。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形式。 (一)数据管理与存储对于各种监测数据(主要是最终数据),通过使用上级部门下发或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录入、修改、查询、打印、删除等管理操作和数据备份、恢复等存储操作,将分散、零乱的数据有机的组合存储起来,并使用软件自带的计算、统计和简单分析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初级处理。此类应用一改以往手工填制报表、人工汇总数据和查阅纸质表格的传统方式,提高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报表生成的质量和数据检索的效率。 (二)数据共享为实现各科室的数据共享,许多监测站都建立了局域网,将各科室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文件夹共享、远程控制等方式,使科室之间可以读取、写入和管理共享文件以及其中包含的数据。此类应用不但提高科室间的数据交流效率,还可以在站内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打印输出成本。 (三)数据接收与发送将接收的下级监测部门的数据或本单位录入的数据,生成格式统一的文件,通过Internet、电话拨号或专用线路,向上级监测部门发送,使数据传输的费效比、时效性大大提高,现已逐渐成为监测部门上、下级间远程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此类应用可大大减轻上级部门重复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有效降低数据错误率,但因目前我省许多县级环保局存在监测机构不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等因素,多数无法完成数据录入、发送工作,所以主要还是由市级监测部门来承担数据汇总和上传任务。 (四)自动监测设备运行和管理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市区安装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大气环境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当监测人员需要查看自动站的工作状况、读取监测数据、控制自动站运行时,只要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即可对远程的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操控。同时,设备的配套软件也可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生成图表和变化曲线,以便监测人员实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此类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来控制仪器工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采样精度和工作效率都较高的特点,已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各地、市最主要的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五)环境数据发布当前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通提高,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监测部门可以通过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最 新的空气质量报告和其它环境信息,并提供对过去发布内容的查询。 此类应用一般采用自建WEB服务器或租用虚拟主机两种形式来建立 网站,定期发布环境数据。 二、当前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应用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而地、市级监测站往往缺乏专门的计算机人才,致使应用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各个部门常常只是一部分人会使用计算机,其主要用途也是文字处理、表格制作、上网查阅资料等一般性操作,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工作,鼓励全体人员除了掌握采样、分析等专业技能外,还应努力学习计算机操作、网络传输、数据库使用等知识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为今后环境监测站开展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计算机处理率低,格式不一致,不利于综合分析处理目前,有些监测站各部门的数据还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纸张数据传送方式,从而增加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