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建筑设计 丁琳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及办公环境的舒适、方便及安全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掌握了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21:44 热度:
浅析智能建筑设计
丁琳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及办公环境的舒适、方便及安全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掌握了电子控制技术,在这些基础上,为了适应人们的要求智能建筑应运而生。结合智能建筑的性质,浅谈一下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内部设计;外部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的定义,它是一种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一般来讲,智能建筑应具备五个自动化,即所谓的5A。5A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信息自动化系统CA,消防自动化系统FA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这五部分。具体来讲,楼宇自动化系统BA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电梯及照明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主要包括计算机办公系统、数据库共享系统、用户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自动化系统CA包括传输语音的电话网系统、传输图像的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数据的Internet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A包括人工报警器,智能探测器、灭火喷淋系统、紧急广播及照明系统。保安自动化系统SA包括巡更系统,防盗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如果一个建筑仅仅具备这5A,它们在建筑中是单独使用的,这个建筑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只有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综合集成,统一管理,让各个部分之间创造出高效、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时,才能说该建筑具有智能化。
二、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起着联系各种终端和数据传输的任务。在设计中如何安排好这些盘根错节的线路,使之经济高效,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在8m2左右为宜。
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笔者认为主机房面积100m2—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同时可采用HVB智能诊断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当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能自动显示有故障的节点并切断它与网络的联系。就可以避免系统由于一个节点出问题或由于检修而终止运行,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安令性就得到了提高。
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2.1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容量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2.2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2.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