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5 21:44 热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力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
一、防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雷电灾害剧增,损失严重据中国国际防雷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人至4000人。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相关权威部门称作“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除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的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会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和智能大厦的日益增多,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使用,对防雷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2009年6月18日,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雨经过雅典上空,闪电划过市政厅。这次闪电导致当地4000多户居民的电力供应中断。2009年7月10日,闪电差点击中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当时“奋进号”航天飞机正在发射架上。在评估了闪电可能造成的损坏后,美国宇航局取消了7月11日的发射。
二、电力通信、自动化防雷主要的应对措施
1.完善的接地系统
接地是防雷体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按照“接地”的作用不同,我们可以将“地”分成“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等形式。对重要的通信设备系统,一定具备的是“工作地”,它为整个系统提供标准参考电位,有了这个参考电位,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系统同时由强电电源供电,还需将设备外壳接“保护地”,以保护人身安全;如果系统还有室外架空金属设备或电缆与之相连,还需要系统在合理位置接“防雷地”,以防止雷击高压串入系统中。
如果电力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是分别安装,互不连接,自成系统,我们称作“分设接地系统”。如果三者合并设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接地系统,我们称为“合设接地系统”。合设接地系统消除了不同接地点可能存在的电位差,在发生雷击时,可以较好地抑制不同接地点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电力通信、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接地及其所在整栋建筑的接地很重要。按信息产业部的标准规定,电信建筑防雷接地接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重要的电信建筑物接地电阻应在1欧姆以下(YDJ20-8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若接地不符合要求,当交换机受到强电力干扰或雷击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机事故。
在实际电力通信、自动化系统布线过程中,采用类似“分散接地”的布线方式,即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都从地线排上引出,两种地线不直接就近相连,其优点是当雷电流流过接地网时,雷电流只纵向流动,即使存在接触不良的接点,也不会造成横向干扰。
设备的接地处理:用一根35mm2的多股铜芯导线,单独连接到接地线线排上。不同于系统的是:
(1)不直接与交换机的正极就近相连,也不将机柜与带正极的缆、线随机连接。
(2)机柜与高架地板及底座的接触部分都进行了绝缘处理,相当于采用了“悬浮接地”方式,以防止相近面层的静电及建筑物的杂散电流串入机柜,对通信造成干扰。
总配线架的接地:单独从母线排上引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