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平 摘 要: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4 09:29 热度:
刘元平 一、诠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摘 要: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本篇论文集合两个企业公司来阐述企业文化其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感情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塑造的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给企业定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就可以做得到的。比如:IBM企业文化是尊重别人、追求卓越、深思后再行动; INTEL(英特尔)企业文化是成果导向、建设性的矛盾、追求卓越、一律平等和纪律。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融会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入WTO后,境外商品将不断输入我国,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只争朝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竞争观念。破除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树立按劳取酬、效益优先、多劳多得的分配观念。破除迷茫困惑、迟疑停滞、无所适从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主动完善自我的求知观念。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经济的纽带来协调利益关系,更要用文化的纽带来调整员工的思想观念,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苹果公司案例分析研究与启示
(一)“苹果”就是“海盗”
八十年代曾领导过电脑工业新潮流的苹果电脑现已处于崩溃的边缘。1996年10月到1997年3月,它共亏损12400万美元。1997年初,苹果宣布将裁减1300名员工。1月下旬传出苹果在寻找买主,由于买方出价太低,谈判破裂。苹果公司于2月份召开紧急会议,对领导层进行了改组,力求度过难关,继续生存。苹果电脑为何失利,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有人说是由于苹果公司的销售策略不对,也有人说是苹果电脑太过于精致化未能注意服务质量。而我们认为:苹果失利,源在文化失调。
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也预埋了它今日的失败。
(二)分析与启示
1、企业经营指导思想的不适应性导致战略错误
我行我素的文化必然导致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一种“产品导向”或称“技术导向”,使公司方向与市场需求难以协调。苹果机性能优越,使用方便,是世界上最易联网的个人计算机,在技术上可谓无可挑剔,而它却是世界上唯一不与IBM-PC兼容的机型。计算机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计算机联网,要求微机兼容。而IBM在计算机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因此苹果机独树一帜的不兼容实际上限制了市场对它的需求,推走了许多潜在顾客。苹果拒绝授权其它电脑生产商生产深受欢迎的Macintosh软件,从而失去了一个拓展市场的绝好机会。与此相反,IBM却公开了PC机全部设计细节,鼓励软件人员为它编写程序,鼓励其它厂家生产兼容产品,从而大大刺激了对IBM产品的需求。
2、经营战术不适应需求和竞争
产品导向和傲慢使苹果公司看不到环境改变,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经营战术不适应竞争。
3、组织内部的不协调、不一致
公司人员崇尚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桀骛不驯,难以控制,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冲突频频。独创精神未成为技术发展的动力,反而加大了合作难度。公司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能取得一致,无法作出决定,坐失了许多良机。
4、员工士气不振,人员流动率大大增加
许多极有才华的人,如销售业务主管、财务主管、苹果电脑日本市场经理,都因与总部意见不合而离职。这种人员流动频繁现象是文化不适的一个明显信号。
从苹果公司的失利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启示呢?首先,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第三,企业文化应随着环境变化而相应作出调整。企业领导人应树立权变的观点,密切注视环境的变化,预见性地推进文化演变。
三、惠普之道
(一)惠普之道由来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1997年销售额为429亿美元,利润额为31亿美元,雇员近12万人,在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47位。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
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到惠普的任何机构,你都能感觉到惠普人对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满足,这是一种友善、随和而很少压力的气氛。在挤满各阶层员工的自助餐厅中,用不了三美元,你就可以享受丰盛的午餐,笑声洋溢仿佛置身在大学校园的餐厅中。惠普公司的成功,靠的正是“重视人”的宗旨,惠普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目前还在不断自我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一再重新修订,又重新印发给每位职工。每次都重申公司的宗旨:“组织之成就乃系每位同仁共同努力之结果”。然后,就要强调惠普对有创新精神的人所承担的责任,这一直是驱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动力。正如公司目标的引言部分说:“惠普不应采用严密之军事组织方式,而应赋以全体员工以充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按其本人认为最有利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方式,使之为公司的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
因此,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员工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这就是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就是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分析与启示
惠普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它恒久的企业精神。
1、惠普公司对职工的信任表现得最为清楚,实验室备品库就是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地方。开放政策就是说工程师们不但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取用,而且实际上还鼓励他们拿回自己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是因为惠普公司认为,不管工程师用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跟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项目有关,反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摆弄这些玩意儿能学到一些东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员工感到自己是整个集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个集体就是惠普。
2、公司采用的雇用制是日本大企业的典型做法,在欧美企业中形成鲜明的对照:重视个人,关心职工利益,与员工们同甘共4苦。
3、惠普公司的用人政策是:给你提供永久的工作,只要员工表现良好,公司就永远雇用你。早在40年代,公司的总裁就决定,该公司不能办成“要用人时就雇,不用时就辞”的企业。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项要颇具胆识的决策,因为当时电子业几乎是全靠政府订货的。后来,惠普集团的勇气又在1970年的经济衰退中经受到了一次严峻考验。他们一个人没裁,而是全体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在内,一律都减薪20%,每人的工作时数也减少了20%。结果,惠普保持了全员就业,顺利地熬过了衰退期。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机械的、僵硬的、命令式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根基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运用文化的力量和非经济的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完成由过去管“身”到现在管“心”的转变,才有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把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企业形成遵章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具有健康向上、勃勃生机的内部氛围,企业管理才具有更高的层次。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资金的多少、技术的高低、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精明的决策,往往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它具有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企业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推动企业本身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存在相关关系: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如果与企业的环境或战略相符时,共同的信条使上下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决策的制定更加有效,共享的价值观同样有利于协作,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率。
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因此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罗长海.企业文化建设个案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 刘光明.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
[4] 张德. 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 谢佩良.企业文化建设案例选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