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网__期刊目录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徐荣安1刘英杰2崔伟3 牡丹黄河河务局1,2菏泽黄河河务局3 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网__期刊目录

发布时间:2022-10-03 10:57 热度: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网__期刊目录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徐荣安1刘英杰2崔伟3
  牡丹黄河河务局1,2菏泽黄河河务局3
  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蒙、汾渭河和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棉基地。黄河为中华儿女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沿黄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黄河健康生命的必经之路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上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其实质是:人类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维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潜力,维护自然界能够长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类福利的增长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水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部分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若没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就没有发展相关产业的物质基础,就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城乡生活、生态与环境等需水量不断增加,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很多工业项目不能上马、农业灌溉保证率低等问题的出现。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所以,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且要世世代展下去,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别无选择。
  2.影响黄河水资源利用中的不利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经非常之少,在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6月~9月份,对流域内农产品的种植有不利的影响。如今,黄河还面临污染加剧的趋势,其废水、污水排放大量增加,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18.5亿吨/年,80年代增至21.7亿吨/年,90年代又增至32.6亿吨/年。目前,污水排放总量已经激增至40亿吨/年,每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万吨上下,氨氮的排放量每年是十三四万吨,分别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黄河五类、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此快速的增长已经危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保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3.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倡导环境伦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使环境伦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人对自然界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当代环境道德作为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类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道德保障。只有借助环境道德的“内在制裁”和“外部制约”,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具有坚实的道德心理基础和道德行为保证。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基准,要求相应的法律体系以生态本位的理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而确立立法原则,构建法律体系,健全基本规范,并对现行法规做出相应补充和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从中受益的同时,必然会更新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
  3.2要实施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和谐社会
  3.2.1把农业灌溉作为节水的重点来抓
  通过种植业结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网__期刊目录


SCI学术指导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网__期刊目录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