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生态经济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使得城市居民对于美好乡村生活充满了诸多向往,进而助力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崛起。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生态经济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 热度:

生态经济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使得城市居民对于美好乡村生活充满了诸多向往,进而助力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崛起。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既有助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也有助于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本文对此提出了发展路径。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旅游;旅游产品;服务设施;管理机制

  农业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深刻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慢节奏的乡村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目前,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转型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因此,各农村地区还需重视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出发着力发展农业旅游。

  一、农业生态旅游

  首先,从农业生态旅游的含义层面来看,农业资源是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农业生态旅游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利用,将旅游行业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种植、旅游、休闲、购物、体验风土民情为一体的全新产业。近几年,农业生态旅游凭借亲近自然、种类繁多、参与体验性强等优势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和喜爱。许多国家、地区纷纷出台了大力开发、建设农业生态景区的举措,我国更是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实现了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其次,从农业生态旅游特征层面来看,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全面体现生态农业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对农业生态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转型和发展。由此可见,农业生态旅游具有极强的生态依赖性。其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生态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农业旅游的出现,能够实现对农业生态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同时还能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全面融合,进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其三,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许多趣味性活动和理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也使得旅游不仅局限于观光和游览。在这样的模式下,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实现对农业生产和民风民俗的体验,同时还能获得亲近自然、贴近乡村生活的乐趣。因此,农业生态旅游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其四,受各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显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旅游特色,这也全面激发起了游客的参与兴趣。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各要素实现了重组和融合,这也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审美享受。由此可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全面体现乡村文化的融合性。最后,从农业生态旅游意义的层面来看,第一,农业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还能提升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对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农业生态旅游还能全面解决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也间接地实现了对社会秩序稳定性的保障;第三,农业生态旅游还有利于各地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对保持地方自然文化完整性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第四,农业生态旅游能够推动农村人口传统思想和意识的转变,促进城乡交流,进而实现了城乡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发展出路

  在我国,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能够对其他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现阶段农业旅游存在的各类问题,基于生态经济视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重视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服务设施、完善农业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等举措推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重视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一方面,重视多层次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首先,针对部分地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当地政府及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应引导各地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农业性、生态型和趣味性等特色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同时还可以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这在提升旅游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其次,各地应积极引入“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围绕资深自然、人文、农业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特色主题,例如,临夏市折桥村以牡丹节为主题发展“农家乐”,截至2019年年营业额已达3000多万元,年均纯收入1500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先后办起了“农家乐”。当地政府也应给予乡村旅游建设充分的支持,赋予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优先审批权,加快乡村改造、搬迁的步伐;同时,还要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深入探究当地的环境容量,结合当地生态能力合理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旅游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体验性生态旅游产品。第一,对于历史景区,各农村地区要充分抓住游客的求知心理,结合当地景区的历史背景,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3D影院等体验式景点,还原历史场景,使游客切身体会到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更丰富的感观体验吸引游客;第二,对于动植物景区,各农村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分布规划生态养生旅游线路,也可以在景区设置动植物标本展厅,以循环播放的形式介绍相关生态旅游产品,科普动植物知识的同时,也能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学习课外知识的平台;第三,对于自然景观景区,各农村地区可结合当地景区地形优势建立拓展基地,让游客在观光之余也可以参与互动游戏,这不仅能够激发游客个人潜力,也能够为企业团队精神培养提供服务。

  (二)加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宣传力度

  一方面,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宣传力度的提升。从内部层面看,政府应加强的生态意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各景区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鼓励他们借助奖罚手段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各地景区也可以通过海报、条幅、提示语、涂鸦等形式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以此吸引游客的重视,这也更有利于景区生态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从外部层面看,各地旅游局应借助多元化渠道建立各类旅游宣传平台,同时还要与当地交通运输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结合当地旅游景点分布情况,共同优化旅游路线,节约游客时间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旅游满意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提高对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各农村地区应适时更新宣传片,将宣传片投放到各大网络平台以及手机平台,还可以通过网络贴花、网络纪念徽章等形式对景区文化进行宣传,从而获得更多网友的关注;另一方面,各农村地区可抓住传统节日的机会,开展生态旅游推广、宣传活动,同时还要鼓励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亲近自然、积极参与各类生态旅游活动。此外,各地景区还要加强与企业、社会部门、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各类生态旅游讨论会,积极为他们的团建活动提供场地、设施等支持,这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还能全面提升景区的社会知名度。

  (三)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服务设施

  首先,完善农业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农村地区应在不破坏当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各类旅游、服务、娱乐实施建设,依托当地特有资源和文化,积极建立大型美食、购物、娱乐中心,努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吃、住、玩、购服务。与此同时,各地还要努力完善景区停车场、卫生间、医疗急救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为游客的游玩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其次,整合现有旅游娱乐设施的功能。各农村地区应加强与当地艺术院校、艺术团等文艺类团队的合作,努力打造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还要定期在景区内组织开展演出各类演出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为游客带来更为直观的民风民俗体验,还能有效推进地方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再次,积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平台,不仅要满足游客各类旅游信息的查询需求,还要为游客提供在线预约、在线购票、在线咨询、投诉反馈等服务,同时也可以与酒店、餐饮机构以及其他景区合作,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最后,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各类学习、参观、培训活动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和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服务素质;二是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优化景区服务团队质量;三是可以借助贯彻全员生态旅游理念、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农业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一方面,各农村地区要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保护当地生态的多样性,大力开发自身农业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污染,努力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对此,政府及相关环境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出台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积极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生态旅游规范,同时还要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改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区还应积极建立信息交流、共享网络,努力实现环境监控全覆盖,坚决查封、杜绝各类污染企业,这样才能实现从源头治理污染。除此之外,各地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公平、合理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借助多元化渠道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各农村地区应引导各景区将部分旅游收入用于当地生态评估、监测和资源环境的治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加纯净的原生态旅游环境,从而实现游客体验与景区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此外,各景区还应加强与各旅行社的交流和联系,引导旅行社树立环保意识,鼓励导游在游览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同时邀请广大媒体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对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的全面保护。

  参考文献

  [1]孟铁鑫.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其生态化开发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30-35.

  [2]于相贤.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7(12):25-27.

  [3]付检新.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J].农业经济,2017(6):46-47.

  作者:李华



生态经济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SCI学术指导


生态经济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