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新农村建设困境与破局

立足本土具体国情的中国农业,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以挖掘文化底蕴为根基,以地方特色为主要特征,发挥各自地域优势,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是建设新农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新农村建设困境与破局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 热度:

新农村建设困境与破局

  立足本土具体国情的中国农业,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以挖掘文化底蕴为根基,以地方特色为主要特征,发挥各自地域优势,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是建设新农村社区长久和谐的必备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贪多求快、特色不够等现象,提出突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差异性,尊重当地文化底蕴,挖掘地方特色,走以农民参与为主体的社区模式,是新农村社区建设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现代化;文化;社区建设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十八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彰显了新中国“三农”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本文试图从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角度出发,探究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如何突破困境,更好地融入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的简要回顾

  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九大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新的内容,进而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既是一脉相承的产物,又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当年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言犹在耳,字字千钧。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提高、农村面貌逐渐改善、农村基层民主程度不断提高。1.农村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变化,农民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农民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农村现代文明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2.乡风文明与精神面貌进一步改善。各地引领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移风易俗、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如村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夜校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进一步提升。3.村容村貌与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农村的生态文明为主线,大力整治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比如厕所革命等,突出改变农村传统不卫生不环保的有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显现出来的问题

  1.农村空心化现象依旧很严重。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不少农村是“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叟”,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戏称目前“有的村支部五个人只有八个牙”,村里都是老人家“主持大局”。当然,大多数不认同传统乡村完全陷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乡村的确是千疮百孔的。以至于曹锦清教授的《黄河边的中国》、何博传教授的《山坳上的中国》、温铁军教授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学者罗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和《再向总理说实话》等著名研究中国“三农”名著,熠熠生辉各有千秋。2.农村留守人口生产生活现状严峻。这是一群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至于“青春献给城市、老幼栖惶乡野”的农村留守老人,依然面临着生活、医疗等保障欠缺的情况。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增长点少。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前三个季度人民生活收支的基本数据(见表1),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2倍以上,由此可知,城乡收入差距之大。具体到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的收入远远没有达到在城市里买得起房子,孩子能接过来上学,老人也能在城里养老。4.部分农村价值体系呈现严重荒漠化,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文化体系没有系统建立。农民社会政治进一步边缘化,在农村的不少地方丧事上跳脱衣舞,非正常死亡(比如上吊、投水、喝农药)的老人增多,赌博严重、偷盗猖獗,这些都表明农村价值体系严重荒漠化。

  二、新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基本态势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知彼知己才会百战不殆,新农村社区建设也是如此,扎根于总体的中国国情、农情之上,才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才可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一)事实上的农民中国

  尽管城市化进程发展比较快,事实上我们还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中国。在历史上,甚至产生南辕北辙的严重后果,比如“一大二公”“一调二平”的人民公社。当然,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一直到1978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因此,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对于一个进入风险社会的国家来说,都不过分。

  (二)认识中国农村问题的基本理论

  著名“三农”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的贺雪峰教授根据中国广大农村差异性大的特点,从村庄的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农村分为南方、中部和北方三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多团结型村庄、北方地区多分裂型村庄、中部地区多分散的原子化村庄,而且村庄结构的差异主要与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历史有关。应该说,切中肯綮,能较好地解释南北农村的主要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三)从传统的农村村落到新农村社区,周期长而且情况复杂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户籍城镇化率44.38%。据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2018年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60.60%。从统计学意义上看,中国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化”国家。但是中国农村人口仍占到总人口的40%多,农村是国家之本。因此,新农村社区建设切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据专家测算,近年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污染等问题,中国耕地实际面积是不断减少的。至2018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为1.346亿hm2。还是特殊国情“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高度紧张”。即使未来15亿多人口有13亿进城成为市民了,我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依然仅有0.4hm2,农业经济仍然是小农经济。

  三、深层原因

  (一)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新农村社区建设之根是中华文化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百花齐放才是春”,洋溢着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方言、礼仪、节日、节令、时序、民族、杂技、地方戏、中医药、传统乐曲、传统手工艺等都是活生生的传统文明的载体与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它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五大特性。深刻体现了文化巨擘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才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繁荣璀璨;目前,这一观点已为民族学界、考古界、文化学界、人类学界等广泛接受。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和定位,体现出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文化境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人文民族风情比如江西婺源古村、安徽宏村、福建培田客家古村、南红河元阳箐口哈尼族民俗村、苏州金庭明月湾古村等等享誉世界。

  (二)高估了农村的总体现实生产力、盲目“多快好省”高速度城市化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的发展中大国,2.3亿多户小农,“人均一亩五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已经是“半耕半农”“新中农”两种新型的小农经济形式,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最大的农情。“大事当成小事谋”,而在当下中国47%的工业化率对应只有35%的真实城市率(世界平均水平对应70%左右城市化率),工业产能过剩、城市化率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率的大背景,城市化的根本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生活方式又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四、思考与建议

  (一)强调尊重城市化规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根本规律是“人聚财才聚、先有人后有城”的城市发展规律,是经济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必然结果。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的建设,也必须尊重这个前提,让农民自由选择。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纲,万变不离这个纲,否则,就容易走偏和跑题。

  (二)突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新农村社区的文化特色是“一区一素(元素)、一区一品(品类、品牌)”,是传统兼业化的小农家庭与多样化的村社功能有机组合向新农村转型,使新农村社区成为邻里相望的伦理共同体。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倡导文化繁荣,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才会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的基础支撑力,显示出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三)坚持不懈的实践,砥砺前行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去行动了才有成功的机会。去作为了,才能成功。新农村社区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的挖掘并展示其生命力,“知易行难”,日复一日地坚持和前进,也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大问题。广大农民的参与和实践,才是新农村社区的源头活水。因此,只有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合理引领,脚踏实地,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06).

  [2]刘新.文化底蕴、地方特色与“新五化”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探究———兼论新农村社区治理之道[J].经济论坛,2014(11).

  作者:王德花 李红英 刘新



新农村建设困境与破局


SCI学术指导


新农村建设困境与破局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