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武山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工程运营管护的具体做法,结合运行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今后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的对策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 热度:
本文通过对武山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工程运营管护的具体做法,结合运行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今后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供水工程;运营管护;对策
1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
武山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全县辖 6 镇 9 乡,344 个村委会, 10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47.96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40.76 万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5%。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近十多年来,截 至 2019 年底,全县已建成洛门镇营儿、北山、新龙,东顺区、 渭北区、山丹镇、大南河片区、马力镇、滩歌卢坪、黑池殿村、 西南部片区、西北部片区、南部片区、马力镇北堡片区等 57 处 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了 15 个乡镇 344 个行政村 8.6 万户 38.47 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随着这些供水工程的建 成,如何确保工程长效稳定运行,愈来愈受到受益区群众和政 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据深入受益区调查,目前运营管护的主要 做法是 :
1.1成立县级管理站,制定了管理办法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县政府编制办公室批复成立了 “武山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 管护工作,下设东顺供水站、龙泉供水站、山丹供水站、滩歌 供水站、四门镇供水站、鸳鸯供水站、马力供水站、高楼供水 站、咀头供水站、南部供水站 10 个供水管理分站,由 50 名自 收自支职工和 48 名雇佣人员组成,受益区以村为单位,成立 用水者协会(简称协会小组)。单村供水工程均由村集体和村 用水者协会共同管理。同时武山县人民政府依据甘肃省颁布的 《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 《武山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营管护办法》,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 营管护提供了政策依据,明确了工程的管理范围、内容和奖惩 原则。
1.2明确了产权关系,落实了管护主体
对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中连片的供水工程,产权属县水务局, 由县水务局负责工程的运行、监督和管理,协同相关部门对饮 用水水源地进行划界保护。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负责全县农 村供水工程的具体运营管护工作,乡镇供水服务站负责本区域 内所有供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和水费收缴,为行政村、 用水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正常供水。用水者协会负责 辖区管网的维护维修,督促用水户按期缴纳水费,定期巡查管 网,协助供水站做好水源地保护、管网维护、防汛、宣传等工作, 入户工程由用户自用自管。单村供水工程实行村级用水者协会 管理,负责日常供水运营和水费收缴,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 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
1.3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工程管护责任制
基层供水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用水者协会参与,实行以事 设岗、以岗定人,对人员进行岗前及工作中的培训,健全完善 规章制度,对值班、水源地保护、管线巡查、维修人员工作任 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 度》《操作制度》《学习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卫生制度》《财 务制度》等制度。同时给各供水站配备了值班日志、上水日志、 维修日志,实行个人包村保底收费,协会参与管理、参与收费, 并与协会会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协会会员职责》,靠实协会 责任,建全台账,统管收费票据,办理《供水许可证》,发放《安 全用水须知》,与用户签订了《安全用水管理协议》。对招聘人 员进行技能考核,加强岗前培训,加强绩效考核,采用各种激 励机制,奖勤罚懒,确保事事有人专管,事事有人负责。
1.4积极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供水工程受益区成立了以村为单位的用水者协 会,由受益村组选聘会长、各村村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 协会机构。通过大力宣传,群众理解了供水的商品属性、水源 地保护的重要性、水利设施保护与自身利益的贴近性,增强了 受益户爱护工程和积极参与管理工程的意识,杜绝了随意损坏 工程设备和设施现象的发生,减少了管水与用水的矛盾纠纷。
2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际用水量达不到设计供水规模
按照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工程供水规模按每人每天 40L 计算,工程建成运行中,由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村内受 益人口减少,实际用水量偏低,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通过近 年来已建成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来看,一年近 9 个月时间随着 农民外出务工,实际用水量仅占到设计用水规模的 40% 左右, 部分山区村组的用水量只达到 30% 左右,造成了部分供用水设 施的闲置,运行成本增加。
2.2运行管理经费短缺,维修与管护困难
由于县域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差,海拔高差悬殊,部分位 于高海拔山区的自然村要保证自来水入户,需建多级泵站转提 上水,工程投资大,建成后运行成本高,由于水费未按成本征收, 工程的运行费用群众负担不起,再加上工程的主管网大多数铺 设在山区,管道易冻易损,维修难度大,所需经费高,由于运 营管护经费短缺,管理人员少,各行政村的用水者协会对用户 使用、维修管护服务不到位,供水时断时续,不稳定。
2.3水源保护不到位,水质检测工作滞后
2015 年建设完成了能够检验 42 项指标的县级水质检测中 心,但由于人员水平有限,工作经费不足,仅对千吨万人规模 化工程进行水质检验,其余小型工程还未完全进行检验,水质 检测工作滞后。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还未完全完成,供水水源多 数为渭河、榜沙河等河道沿岸浅层地下水,自我净化能力低, 多处在沿河阶地,沟道附近,由于受益区群众距离水源地较近, 农户对水源保护的意识不强,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和人、畜、家 禽粪便,雨季直接进入水源,存在潜在的水源污染。
2.4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收缴水费困难
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工程,各村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有 的由村支部书记直接管理,有的承包或租赁给个人管理,没有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用水户协会统一的运营管护模式,工程运营 管护的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水价标准低,低于供水成本, 收缴的方式不固定,收缴过程中受益户存在抵触情绪,没有形 成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
2.5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水平低
以村为单元的水管员由村委会指定的村干部或村民兼任, 无报酬或报酬少,基本无机电设备和管道专业养护和运营知识, 只负责工程看管和简单的供水运行操作,维护、保养和修理水 平低。县基层供水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招 收的工人、系统内接班顶岗的员工和复转业军人,这些人员基 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水利专业教育,专业技能低,年龄偏大, 管理水平低。
3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的对策思路
3.1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供水量
由于用水量少,存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也是制约供水站 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用水量小,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 青壮年外出打工,部分群众用井水、窖水等问题,另一方面也 有服务不到,供水不正常的原因,供水设施坏了不及时维修, 群众三天两头没水吃,对供水工程失去信心,觉得还是他们的 水窖或压水井可靠。要提高用水量,首先供水站要努力提高供 水保证率,提高服务水平,服务到位了,供水保证了,群众定 会逐步接受供水工程送去的方便、稳定、干净的自来水,供水 工程供水量就会增大。
3.2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多元化增加运营收入
近年来修建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由 于水价未达到成本水价,按照《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 例》,在水价未达到成本水价,供水规模未达到设计供水规模的 情况下,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扶持,落实一定数额的补贴,专 户储存提留维修基金。积极争取把基层聘用人员纳入脱贫攻坚 的公益性岗位,落实补助工资,使他们能在水厂安心工作,充 分调动他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3规范水质检测,高度重视水源保护
对千吨万人水厂的供水情况,要严格按照水质检测规范认 真取样化验,并做好日常规范指标的检验,确保出厂水水质达 标,要确保水厂已安装的净化设备和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对 于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要逐步配备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 保障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 护宣传力度,要按照饮用水水源地有关规范要求,依法划定水 源保护范围,设立明显的告示牌,在沟道等不占用耕地的取水 工程枢纽处可用铁丝网围拢,对机井取水的水源处可采用砌砖 围墙保护,引导受益区群众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有序堆放垃圾, 并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水源地巡查和管护力度,确保水 源地不受污染。
3.4推进运营管护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的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运营管护体制改革,在机构内部, 要按精简高效原则设置岗位,人员的选聘要实行聘任制,依规 签订劳动合同,并通过公开竞聘选择水管员,建立合理的劳动 人事、工资分配、奖罚等激励约束工作制度。对单村供水工程, 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推行目标责任制,大力推广 用水户全过程参与运营管护的机制,农村供水工程涉及千家万 户,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保障工程建成后能够长效 稳定运行,由用水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规范成立用水协会组 织,制定协会章程,实行自主管理决策。
3.5加强运行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
在建设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先确定运营管护人员,让 他们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熟悉工程建设情况,还可以和用水户 提前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关系,为以后的运营管护、水费征收 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建立县级供水单位与单村供水工程 包干和维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单村管理人员的机电维护和管 道维修的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有一定的责任心、懂电、懂机, 掌握一定的运营管护业务、卫生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 据群众用水量规模,科学合理配水,降低电费损耗,降低供水 成本,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逐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良 性化管理渠道。 总之,农村供水工程关系到受益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工程 既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才能保证受益区农户的正常饮水, 才能为脱贫攻坚奠定稳定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 略的全面实施。
[ 参考文献 ]
[1] 陈德兴 . 探析甘肃农村饮水 :寻症与施策 [J]. 中国水利,2014(19).
[2] 金晓琴 . 秦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水资源 开发与管理,2017(06).
[3] 李斌,杨继富 . 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J]. 中国水利, 2014(21).
[4]李 俊 . 对舟 曲县农 村饮 水 工 程 运 行 管 理 的思 考 [J]. 甘 肃 农 业, 2014(19).
作者:王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