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奚桂新 双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吉林双辽1364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如何通过完善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来破解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奚桂新
双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吉林双辽1364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如何通过完善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来破解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并使这些对策真正成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策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求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发展向集约型农业经济发展转化。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又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发展怎样,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更加繁荣,但由于多方原因,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农业仍然是弱质农业。农业基础不牢,难以支撑起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必将使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农业经济效益更加低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难以持续。为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用现代农业逐步代替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要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在以增加投入为手段,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特点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距,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步,共同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制约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但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技能低、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目前在一些省份的农村外出劳动力中,主要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由于缺少文化,不懂技术,没有特长,加大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信息闭塞,又导致农民自身没有条件参加一些部门组织的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也经常发生。用工单位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发放。此外,工伤得不到及时足额赔偿、不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在农民外出务工中也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科技人才严重匮乏。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而科教兴农最关键的是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业知识的普及,都需要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农村急盼农业科技人才,但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经济待遇低,在农村工作的科技人员不安心农村工作,很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