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公共品都是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公共品缺位表现在很多方面,甚至基本的公共品也十分缺乏。这种状况的出现,既是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内容提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公共品都是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公共品缺位表现在很多方面,甚至基本的公共品也十分缺乏。这种状况的出现,既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又与政府执行的多项制度直接相关。改变农村公共品严重缺位现状,从短期看,需要进行制度变迁,通过对当前农村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农村公共品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从长期看,需要在农村地区的凝聚效应形成以后,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准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偏好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凝聚效应
一、公共品释义
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公共品是指具有很强外溢性、享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品。有关农村公共品的含义,国内现有文献中比较倾向的观点,是将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产品看作农村公共品。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品除了上述含义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含义。为了便于研究,首先就公共品的概念作如下界定:
1.公共品种类:包括有形公共品和无形公共品。前者是指各类典型的公共品。后者主要是由于制度原因而形成的公共品。在相关的制度规则下,无形公共品往往与特定的群体相联,制度覆盖下的人们享受公共品相互之间不存在排他性,但对于制度以外的群体则完全存在排他性,如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
2.无形的公共品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因为制度的实施而产生,总是与享受公共品的特定群体和特定区域直接相联,只有这些特定区域内的特定人群才可以享有无形公共品。
3.公共品的内容方面,不仅包括由某类主体所提供的公共品,还包括人们对公共品的选择与偏好,并且存在着某种表达偏好的机制。
二、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及原因
(一)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决定了城乡不同地区在公共管理方面实行的是不同的体制。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城乡地区分别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和管理机制,导致城乡公共品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共品,在城市地区供应比较充裕,提供主体通常是政府,建设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对于这些公共品的管理,也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而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品较为匮乏,即使有的地方建设了生活所需要的道路、自来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但建设资金基本上来自于当地农民的集资,并非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财政拨款方式向当地居民提供。
2.与制度相伴的公共品,城乡地区差距更大。这种无形的公共品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向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包括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而这些福利政策都限于县级以上的城市地区,农村并不涵盖在制度的保障之下。
3.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在城市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且层次较多,全方位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样的服务在农村地区却十分匮乏,不仅缺少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和保健,连基本的医疗设施也得不到保障,经济条件和医疗设施的限制,很多农民生病后只能听天由命,定期体检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求。其他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也与医疗服务类似。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明显,而公共品存在上述众多的差异,更拉大了城乡差距,导致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不均衡。从长期看,城乡公共品的巨大差异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农村公共品的严重缺乏,严重制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问题的根源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可能象城市公共品那样,拥有一个十分健全的供给与服务体系,并得到完善的制度保障。但实际情况却是:与生活和生产相匹配的基本公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