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叶根1,徐小华2 摘要:本文作物生产科学论文介绍了我国丰富的竹子资源及其特性特征、文化内涵,并着重探讨了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竹类植物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马叶根1,徐小华2 1 我国栽竹史 2 竹文化 3 竹的分布及习性 4 竹的应用形式 5 论文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作物生产科学论文介绍了我国丰富的竹子资源及其特性特征、文化内涵,并着重探讨了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竹类植物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在中国园林中发挥着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作用。本文作物生产科学论文从竹类植物的园林艺术特色及其绿化特性,中国竹子造园的历史、竹类植物的栽植、配置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竹类植物在园林造园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竹;栽竹史;竹文化;分布习性;应用形式
竹是禾本科植物中最原始的亚科之一,也是禾本科植物中最具多样化的一个种群,它以木质的秆、复合分枝、发达的根系和很少开花的特点区别于同科的其它植物。我国是世界上竹类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
竹类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劲、虚心有节、不畏霜雪,具有多方面的观赏特征。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在园林绿化上,竹子的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国是竹子之国,栽竹、用竹历史悠久,自有文字记载,便有竹的叙述。据传黄帝时代,已有竹制乐器。周代已普遍栽竹,秦始皇则把竹子引种到咸阳的宫廷园林中栽植。汉代宫廷苑园中设有修竹园、竹圃,竹类生产栽培有了进一步发展。唐代庭院种竹已相当普遍。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竹子栽培深入发展,并出现了不少观赏竹的品种。宋代赞宁10世纪后期所著的《笋谱》中从竹子园地的选择、种植、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竹子的栽培。元代李堪著的《竹谱》记载元代人们已根据竹地下茎的差异将竹子分为丛生及散生两大类进行繁殖和栽培。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戴曦的《养月余令》论述了竹子的栽植、生产与笋干加工方法。清代,竹子的栽培更加普遍。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文化的影响,庭院、花园种植观赏竹已成为人们的传统习俗。
竹子无牡丹之华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但它根生大地,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处尚虚心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将竹之节和做人的气节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人人仿效的精神,“宁可玉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毁其节”是中华竹文化中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畏强权,知难而上。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咏竹》中颂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则以“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生动地描绘出竹子不仅可美化生活环境,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竹子对中华文明史发展影响之深、作用之大、历时之长,是其他多种文化所不及的。
3.1我国竹的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40属400多种,约占世界已知竹种的三分之一,有“竹子王国”之称。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约150种。中国竹子的分布可划分为5大竹区:北方散生竹区、江南混合竹区、西南高山竹区 、南方丛生竹区、琼滇攀援竹区。
我国东部、黄河以北至山东半岛一线的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区,虽然不是竹类的主要分布区,也仍有局部的栽培竹林或山地上有零星分布的野生竹类,但种类较少,无特有属,特有种也少,辽宁东部山地的野生竹种辽东苦竹(Ploioblastus Chino)是我国已知分布最北的竹种。
3.2竹的生态习性
一般来说,竹类以营养繁殖为主,即以其地下茎(竹鞭)在土层没横向延伸,其节处之芽出土成单轴散生型竹林,或无横走竹鞭而具粗大短缩、节密根多的竹兜(秆基和秆柄),其顶芽出土成竹,形成合轴丛生型竹林,此种类型地下茎不能在地下作长距离蔓延生长,新秆一般靠近老秆。特殊情况下也可因秆柄延长为假鞭而形成合轴散生型竹林。有的竹类之地下茎既有合轴型又有单轴型,形成复轴混生型竹林。然而,无论哪种类型,形成的一片竹林或一个竹丛,虽然地上竹秆林立,但地下却紧密相连,即是一个整体。从植物学的角度亦可视为一整棵“竹树”,地下茎是“主干”,而竹秆则是其“分枝”。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有养鞭,循环增殖,相互影响,生态上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按成景可分为主景、配景、盆景和竹专类园。竹子造景是以竹、树、石、水、花、草等为物化手段,通过巧妙造型、艺术处理和精心配置,集中再现自然神韵。
4.1作为主景
以竹为主景,创造各种竹林景观。以竹林、竹径(图1)、竹篱的形式加以灵活运用,达到竹径通幽、幽暗闲静、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著名的园林名胜浙江莫干山竹林、金佛山方竹林和洞庭的君山竹林。竹径,以杭州云栖竹径最为著名,它是一条具有特殊风格的园林小道,踏上竹径,安闲寂静,曲径通幽后又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两边翠竹摇曳,脚下绿荫满地,顿入“万竿绿竹影参天”的优美的意境。用作竹林的竹种有:毛竹、红竹、麻竹、慈竹等;用作竹径的竹种有:青皮竹、慈竹、孝顺竹等;用作竹篱的竹种有:花孝顺、孝顺竹、凤尾竹等。
4.2作为配景
4.2.1点缀式 亭台轩榭旁,以翠竹衬托,以粉墙室隅为背景,形成点景、框景、衬景、墙隅竹石小品等,别具风格。
4.2.2配景式 与假山、岩石相配,以天然为伴,以枝叶纤细、清秀潇洒的方竹、水竹、紫竹、若竹、黄竹、佛肚竹等为基调,配以亚热带特色树种及如茵芳草、香馥清远的名贵香花,形成翠竹掩映、淡雅清远、虚实结合、生动活泼、曲折深远、引人入胜的风景。
4.2.3隐蔽式在园林建筑和墙拐角处,用常绿的竹类的凤尾竹、淡竹、硬头黄、椅子竹、紫竹等配以假山石遮挡隐蔽,分隔空间的作用,创造出翠竹掩印、清幽雅致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景交融,自然之美升华到艺术之美。
4.3盆景式
以小型竹子品种制作盆景供应案头,高短有序,自成一景。竹石相配的盆景,通常具有朴素简洁、妙笔生花、对比强烈、生机昂然等特点。
将实用、朴素、经济、观赏、社会、生态等效益相互融合,建立竹子观光园、竹种园、竹公园、盆景园、竹海等。如井冈翠竹,就是井冈山旅游胜景之一,享誉海内外,是竹子风景利用的典型。湖南省桃江县大力拓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已建立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县级森林公园,为竹业开发拓展开发了新的发展空间。四川蜀南竹海,风光绮丽,被誉为独具特色的“天府绿宝石”。安吉竹种园、云南世博园竹子馆、杭州云栖竹径等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创造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园林界逐渐趋于理性,开始从改革开放的拿来主义、崇洋主义回归本土文化的思考。于是中式设计思潮开始兴起,园林植物的运用也逐渐趋于理性,引进国外园林植物的热潮开始冷却下来,乡土植物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开始得到设计师的高度关注。作为在中国园林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的竹子,也已经在中国的城乡建设中得到使用。加上作物生产科学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大量的竹苗供应商大力开发、种植观赏竹,进一步促进了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陈启泽,王裕霞.观赏竹与造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卓仁英.浙江林学院学报[J].2003,20(4):424~428
[4]姚冈,史震宇.中国园林13卷(3)1997
[5]辉朝茂,杜凡,杨宇明.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王启华,张齐发,仰永忠等.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1
[7]李增耀,吴静波.竹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