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探究

田大方 张隽 摘要:本文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论文综合分析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其原因,最后结合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理论探索出纪念性建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探究

田大方 张隽
摘要:本文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论文综合分析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其原因,最后结合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理论探索出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设计对策,以期对哈尔滨的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 外环境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类型丰富的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纪念性建筑在城市中不仅满足人们对纪念本能的需求,同时也作为一种历史文脉的传承。但这种纪念的表达不仅需要纪念性建筑本身来营造,更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场所环境中才能完整地传达出纪念意义,因此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探究对于这类特定建筑的意义表达起着重大的作用。

1 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相关概念
纪念性建筑是指为纪念有功绩的或显赫的人或重大事件以及在有历史或自然特征的地方营造的建筑或建筑艺术品[1]。20世纪初期,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在其论文中,将历史上的纪念物划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纪念物两大类。“有意识纪念物”是指那些在纪念物创建的初期,纪念物的设计和建造者已经以其“自我本位”的观点和立场,为纪念物设定了其设计和建造的初始目的,使纪念物拥有专门的针对性和特殊的纪念对象的一类纪念物。而“无意识纪念物”的纪念价值是经由后人追加而获取的[2]。
建筑外环境是指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3]。纪念性建筑及其外环境的根本功能就是纪念,且纪念环境的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其外环境来体现的,其外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展示作用、引导作用、提供休憩和活动场所。

2 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现状
根据阿洛伊斯•里格尔对纪念物的两种分类,本文将位于哈尔滨市有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纪念性建筑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讨论分析(表1)。

表1 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及外环境分类调查表
 


3现状特征分析
(1)建筑原有环境的缺失
根据现状调研,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多为保护建筑,但是在保护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建筑的保护,忽视了建筑所依存的环境。现状中有的建筑周围场地特别狭小,或者紧邻城市道路,例如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周围仅有狭窄的外部空间,这样使得体量较小的建筑悄无声息地淹没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
(2)纪念性建筑主题单一
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多以纪念革命为主,也有部分针对金源文化的纪念性建筑,但总体看来主题单一,缺少对哈尔滨其他优秀历史文化的关注。
(3)忽略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作用
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多为旧址、遗址改造而成,因此该类纪念性建筑的外环境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纪念的本职功能。例如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仅将原有建筑内部改造成展示、陈列等功能,其外环境并没有发挥出烘托气氛、展现主题等纪念的作用。
(4)外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状中有些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配套公共设施不完善,如静态停车空间的缺少、休息设施的缺乏与破损、无障碍设计的忽视、照明设计不足等现象,使得建筑外环境使用率低下。

4 产生原因
(1)经济的高速发展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显示出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高层、超高层大楼拔地而起,打破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大量的建设都是为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尤其在繁华的街区,原有的城市文脉常常会被肆意扯断。而哈尔滨的部分纪念性建筑分布在城市繁华地段,原有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了整体环境氛围的破坏,外部空间不断被侵占,仅剩下保护建筑默默地伫立在原地。
(2)文脉传承的局限
哈尔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的城市之一,因此早期很多优秀的革命活动倡导者在哈尔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旧址、遗迹作为载体,成为了人们心灵的依托。但哈尔滨除了丰富的革命文化,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也有着浓厚的工业文化。
(3)人们需求的转变
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精神追求逐渐增多,常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因此一些本不是纪念性建筑的建筑常被赋予了历程见证者的角色和深厚的纪念意义,但这种被动的转变不能使其原有的形式充分发挥纪念的作用。因此,现状中部分建筑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而被人们赋予了纪念性,仅能表达出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但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纪念意义。
(4)政策与法规实施管理不足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保护城市历史建筑作出了一些规定。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哈尔滨也颁布了《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但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仅重视建筑单体的保护,而一些建筑的外环境遭到破坏,基础设施的缺失。

5 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改造建议
(1)主题多元化
哈尔滨的纪念性建筑多以革命为主题,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朝着多元化发展。根据哈尔滨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发掘更多的历史文化特色,适当新建一些其他主题的纪念性建筑,如工业文化、欧式建筑文化等。
(2)改善建筑周边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历史建筑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开发强度,并根据不同保护等级,逐步恢复一些重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周边环境。
(3)发挥外环境作用
针对现状中外环境可进行适当改造的历史建筑以及非历史建筑而言,改造过程中应从整体空间的营造到景观小品的设置、植物的栽植等多方面,充分发挥其外环境的纪念功能,如雕塑、纪念墙等景观小品的植入。
(4)完善基础设施
在西方发达国家,纪念性建筑等文化建筑己成为公众假日休闲的重要场所。基于哈尔滨现状条件,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其功能的满足、公共设施的完善,保证其开放性与普遍性,提供一处适合人们停留使用的公共空间。

6 论文结语
在新时代里,纪念性建筑作为最为古老的,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之一,也必然会跟随时代的步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整个纪念氛围仍然需要依靠建筑内外环境来共同营造,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结合自身特点,在历史长河中也必然要走出一条特有的更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钱键,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顾孟潮.纪念性建筑[J].中国工程科学,2005(2):16-19.
5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的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探究


SCI学术指导


农业环境科学论文--哈尔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探究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