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关键词] 新农村 经济建设 思想道德 文化素质 基层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正逐步增强,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但与城市飞速发展相比较,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还很低下,农村经济还很薄弱。农业、农村、农民成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俗话说物质是基础,如果不以这个理念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失去基础和前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首先满足农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前提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在新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加快经济的步伐,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农民收入,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加快农村经济步伐,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来富裕农民、用产业化来发展农业,用城镇化来繁荣农村经济。
二.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有思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还有很多文盲半文盲,特别是农村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陈规陋习对农民的思想影响很大。前两年笔者在中央7套节目中就看到一则这样的报道:有个北方的乡村比较穷,乡里村里就想办法联系了一家企业教噢民种植一种可用来作添加剂的花草,并提供种子和技术,签订收购合同。可等到收获时村里却流传一则谣言,数摘这花会使年轻人不生育,结果大批年轻人听信谣言不敢摘花,让花枯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企业当初为了鼓励村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保证每亩农民收入不低于700元,可很多农民摘到650元左右就不摘了,他们说反正有700元保底,既使还能摘更多的花,挣更多的钱。这种落后狭隘的农民意识必将严重地阻碍农村经纪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