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并总结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污泥膨胀;丝状菌 污泥膨胀现象是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结构松散、沉降压缩性能变差,造成二次沉淀池的出水悬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摘要:介绍并总结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污泥膨胀;丝状菌
污泥膨胀现象是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结构松散、沉降压缩性能变差,造成二次沉淀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升高,致使出水浑浊水质变差的现象。当污泥处于膨胀状态时,污泥沉降比SV30可达到90%以上,SVI达到300ml/g以上,污泥絮体不能良好地进行沉降,絮体颗粒随沉淀池出水排出。而沉降性能良好的污泥,其沉降比SV30通常在10--30%之间,SVI通常在80--150ml/g之间。在极端的污泥膨胀状况下,曝气池中污泥不能得到保持,大量的污泥流出系统,其结果是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和消毒要求,如后续处理有滤池则会堵塞过滤系统。
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由于丝状微生物疯长或在不利条件下微生物转变成丝状体并成为优势菌体时而引起污泥膨胀;另一类是粘性污泥膨胀,由于微生物分泌过多的生物高聚合物,使污泥具有粘性,像果冻一样结合在一起而产生。如果高聚合物是亲水性的,则活性污泥有较高的结合水,形成所谓的水和性膨胀。污泥膨胀的结果使污泥密度降低,沉淀速度减慢,密实性变差。粘性膨胀常在营养受到限制的系统或在高负荷(水力或有机物)系统中出现。这两种类型污泥膨胀中,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最为普遍。
一、污泥膨胀原因
污泥膨胀的原因很多,水质、设计和运行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污泥膨胀。
水质方面原因是指:水质组分改变、pH值或温度变化、水质腐化、营养盐缺乏、污染物性质变化,如:①BOD:N和BOD:P比值高,特别是N不足的影响最大;②PH值低,特别是PH在4左右时真菌类能很好的增殖;③流入废水中低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多;④水温低;⑤重金属等有毒物流入;⑥进入废水的SS低等等。
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指:供氧不足、混合不好、短流、沉淀池设计中的污泥收集与排除、回流能力不足等。
运行方面原因是指:低DO、低F/M、乃至无足够的溶解性BOD可以利用等。
为了控制污泥膨胀,必须检查其发生原因,推荐下列检测检查项目:①污水水质;②氧化沟或曝气池中DO值;③有机物污泥负荷;④污泥回流量和排泥量;⑤厂内超负荷;⑥沉淀池运行操作管理。当出现污泥膨胀时,第一步是首先作生物镜检,观察微生物种群变化,为了观察丝状菌等,可用油镜在1000倍数下进行观察比较合适。
二、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投加氯或投加过氧化氢不失为一种临时有效方法。实践中,在回流污泥处投氯是控制污泥膨胀的好办法。典型的数据是:对于低停留时间(HRT为5--10h)系统,投氯量为每千克MLSS每天投氯量为0.002--0.008千克氯。虽然投氯控制污泥膨胀是有效的,但对于由于结合水造成的轻絮体是无效的,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一是由于硝化污泥经氯化,硝化菌的残体存在也会导致出水浑浊;二是投氯也会引起三氯甲烷和其他有损健康的环境问题。使用过氧化氢也可用于控制污泥膨胀。过氧化氢的投配量和作用时间取决于丝状菌的多少等情况。投加剂的参考浓度:氯(10--20mg/L左右)、过氧化氢(40--200mg/L)。
控制污泥膨胀的其他方法:①把沉淀污泥或硝化污泥进行混合;②大量接种良好的活性污泥;③投加铁盐(氯化亚铁5--50mg/L)、铝盐(矾土10--100mg/L);④投加石灰和硫酸亚铁也有效果;⑤降低溶解氧浓度(采用推流式曝气池或者间歇法);⑥回流污泥再曝气(分批曝气法中在曝气池始端廊道进行污泥再曝气)。
总之,丝状菌是活性污泥微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消除污泥膨胀的根本措施在于使丝状菌与活性污泥菌胶团平衡生长。在不同工艺不同水质的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非常微妙,发生污泥膨胀时,污水处理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大量切实有效的实践,不断从运行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