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 [关键词]农村地区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污染现状 农业环境 对策措施 重要性
概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节能降耗、节流开源,减少农村地区污染的产生,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初步研究和探讨。
1、 农村地区污染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1化肥面源污染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增加,农业生产物资消耗逐年增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片面追求高能量的输入和产出,又由于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我国施肥一般以氮为主,磷次之,钾最少,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在生产中,我国很少单独施用钾肥,造成土壤中的氮元素逐年增加,磷元素不断积累的现象,加速了土壤养分不平衡。会造成农作物的病害,降低产量和品质。据统计,我国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高达132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4412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2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在东南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化肥施用水平已高达每公顷600公斤以上,化肥利用效率却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1.2农药面源污染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余万吨(成药) 平均每亩施用接近1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大量农药的大面积喷洒对土壤可以看作是一种“面源污染”。同时大多随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从历史原因来看,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农药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缺乏农药安全性评价,造成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的使用量长期占我国农药总量60%以上。另外有些农民使用不当,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擅自提高农药浓度。使大量过剩农药蓄积土壤和作物,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人体生理过程的致命恶变。
1.3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