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功用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音乐教育产生的作用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0 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功用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音乐教育产生的作用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纯化心灵;调节情绪;打造自信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源头之一,作为人类传承文明的火炬,作为人类彰显内心情感、展示生活风采的平台,它所折射出来的耀眼光芒,自身所潜藏的那种独具魅力的教化功能,净化陶冶功能,渗透调理功能,日趋得以凸显。因次,音乐教育在当代青少年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我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立竿见影之功效,但是还想以自己之所能尽一些绵薄之力。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和经验,粗浅地从以下方面谈谈音乐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功用,愿与关注此话题的教师探讨交流。
一、音乐教育可以美化、丰富内心世界
首先,大家这样想一想: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还有什么样的教育比音乐教育更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呢?况且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不正是人的发展最为需要和不可缺少的吗?其次,也只有真正的音乐课才能让学生无负担,无压力地轻松度过课堂45分钟。从音乐知识的讲解、视唱的练习,直到歌曲的演唱等几个环节都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愉快地接受所学知识。另外,在一些相关学科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地挖掘音乐的表达潜能,定会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使学生的性情得以张扬,心灵得以荡涤,涵养得以提升,底蕴得以加厚。比如,语文教师在讲授一些文质兼美、充满灵性的名篇佳作时,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婉转悠扬、音质圆润、情调明朗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倘若再加上教师精准到位的点评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语文如此,地理亦可,若能巧妙运用,便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有关印度或东南亚等国的一些异域风情时,可精心筛选相宜的音乐,恰当编排,穿插于讲解之中,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同时,又置身于异国那种宗教浓厚、风光旖旎、情调独特的氛围之中。双目微闭,做一次心旷神怡的跨国神游。
二、音乐教育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音乐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可以运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刚刚进行过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后,再上音乐课时,音乐教师应选一首基调舒缓的乐曲,并要求学生轻声慢步进入教室,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合上双眼听完全曲,学生的状态就有了一个由身到心“静”的过程;当学生刚刚进行完测验或上完数学课后接着上音乐课时,教师选放一首欢快,轻松的乐曲,并要求学生随着节拍击掌,结束乐曲。这样,可以让学生心理在紧张之后得到一次放松。无论使学生从兴奋的情绪中平静下来还是使学生从平静的情绪中兴奋起来,音乐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音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所具有的这种作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来完成。比如,通过古曲《霓裳羽衣》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唐兴盛的气象。当学生遭遇挫折时,不妨让他们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让他们从失利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并锻炼他们与困难做斗争的坚强意志。当学生痴迷于时兴的流行音乐时,教师可以通过信天游、花儿、飞歌等体裁不同的民歌的欣赏,让学生知道我们还有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总之,音乐教育在陶冶一个人的性情方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三、音乐教育可以打造自信、端正的心态
新世纪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应当是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拥有充分自信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此自信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动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解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音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音乐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完全意义上的“副科”,而语文、数学、英语等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则属必修。可喜的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家长何尝不懂得音乐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音乐课上,通过积极上进歌曲的练唱,可以端正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好河山的秀美风光,更好地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更努力地去学习。音乐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此让学生知道“在娱乐中学习,在轻松中掌握知识”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音乐教育到底是否彻底改变一个人,是否具有那么强烈的性情感化效果,也许人们都心存疑虑,但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的一些积极有益的影响,却无可否认。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将重逢在21世纪,愿教师和家长都能重视我们的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因为它将会为学生理想的放飞提供一个平台,从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论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优化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2]吴建丽.浅谈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09(1).
作者:张小艳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