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期刊美术作品供稿研究

李晨辉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桂林文化城时期,为报刊提供画稿成为美术家重要的出版活动之一,当时活跃的美术家多有接受报刊约稿或投稿行为。具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期刊美术作品供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21:00 热度: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期刊美术作品供稿研究

  李晨辉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桂林文化城时期,为报刊提供画稿成为美术家重要的出版活动之一,当时活跃的美术家多有接受报刊约稿或投稿行为。具体说来,美术家所供画稿数量最多的当为木刻,李桦、黄新波、徐杰民、刘建庵等都有供稿活动;丰子恺和廖冰兄在桂林时间较短,但也提供了不少画稿供期刊出版之用,且多为漫画;由于战时物资的紧缺和印刷条件的限制,期刊接受的国画、油画类画稿较少,而速写和手稿则相对丰富,张安治、李桦、黄新波皆供有这种画稿。

  关键词桂林文化城;美术家;美术作品;供稿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17)11-0210-09

  抗战时期的桂林,期刊业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稿件需求,很多杂志纷纷发布征稿启事。创作之外,为期刊提供画稿也成为美术家重要的出版活动之一。发表美术作品同发表文章一样,可以为美术家赢得稿酬,以供生计。《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在征稿启事中就明确了稿酬的标准:“发表后,文字每面四元,图画每幅一元至五元,并酬本刊一册。”[1]这对大部分生活窘迫的美术家颇具吸引力,稿酬也成为此时普通美术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这种来源不仅微薄,且常受时局动荡和物价波动的影响而没有保障。《诗创作》月刊社便曾在《征稿简约》中声明:“来稿一经发表,暂以赠阅本刊为酬,如必需稿费,请先声明。”[2]“其时稿费极低,靠创作谋生非常困难……美术家中,木刻艺术工作者的经济困境是最明显的。比如刘建庵客桂时因为没有正式职业和固定收人,生活、创作都非常艰苦,一家人生活主要靠妻子黄丽在东江镇小学当教师的薪水来维持,他发表木刻漫画作品的一点微薄稿酬仅用来填补家用。而他的稿酬之所以微薄,主要原因在于木刻版画作为新引进的事物,国人对其尚未形成与看待国画等其他画种一般的欣赏习惯。”[3]

  战时的社会情境要求艺术的功能应从书斋把玩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在直面战时环境的原则下,表现现实,鼓舞抗战,并以此动员民众,表达“抗战建国”诉求,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和理想。为此,不仅是专业的美术(艺术)类、文艺类期刊,其他综合类和时政类、军事类、文史哲类、工妇青类等报刊,大都辟出相当篇幅,刊登进步的美术作品。当时活跃的美术家多有接受报刊约稿或投稿的行为,且由于战时人员较强的流动性,他们的供稿也并不局限于广西地区。

  一、木刻

  新兴木刻(区别于中国传统木刻)于20世纪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而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由于强烈的表现力和复制印刷的便捷性,迅速成长为美术家创作和抗日宣传主要的手段之一。桂林文化城时期的美术作品稿件中,几乎半数以上都是木刻画稿。本文试列举几位在木刻作品供稿方面有着突出影响的美术家。

  二、漫画

  (一)丰子恺

  丰子恺“1938年6月24日,举家从武汉迁抵桂林,住马皇背,后移居泮塘岭……(1939年)4月5日离桂转柳州赴宜山,4月8日抵达宜山……8月举家迁至思恩(今广西罗城县),日军攻南宁,随浙江大学于12月初迁抵贵州都匀”[8]因此,本文以1938-1939年为限,对丰子恺期刊美术作品供稿进行梳理。在逃难期间,丰子恺创作了不少以逃难生活和见闻为主题的漫画作品,如题为“见童陷失地,爱国心不移。约伴到深山,偷描我国旗”的《抗战漫画》、题为“□□入中国,万人皆失所。但得除民害,不惜流离苦”的《抗战漫画》(图1)、题为“积尸数十万,流血三千里。我今亦破家,对此可无愧”的《抗战漫画并题词》、题为“不惜流离苦,何妨道路长。青天白日下,到处可为乡”的《流亡》等。这些作品分别供稿给在桂林出版的《宇宙风》1938年第69期、第70期、第72期,以及广州出版的《文艺阵地》1938年第1卷第7期。

  三、速写、国画等

  (一)张安治

  张安治1936年冬来到广西之后,至1944年桂林沦陷,在桂林度过数年岁月。他积极从事出版,一方面创办和编辑报刊,一方面又作为若干期刊的主要撰稿人,提供了大量美术作品和论文稿件。桂林文化城时期,他常供稿的刊物为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创办的刊物《音乐与美术》月刊,此外还有《新西北》(兰州)、《公余生活》(桂林)等。

  张安治擅长油画、国画、素描、速写,其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但由于战时的印刷环境和设备所限,他为期刊提供的美术作品多为速写和手稿:《深山立马》(国画,《音乐与美术》1940年第1卷第2期),《游击队员》(封面插画,速写,《音乐与美术》1940年第1卷第4期),《通讯兵》(速写,《音乐与美术》1940年第1卷第10期),《打椿》(速写,《音乐与美术》1940年第1卷第12期),《避难群》(图3手稿,《音乐与美术》1941年第2卷第1、2合期),《石工》(速写,《音乐与美术》1941年第2卷第3期),《日暮》(手稿,《音乐与美术》1941年第2卷第4期),《三等车中》(速写,《音乐与美术》1941年第2卷第7、8合期),《谁毁了我们的家》(速写,《新西北》1940年第2卷第2期),《平静的乡村》(速写,《新西北》1940年第2卷第6期),《号召》(手稿,《新西北》1941年第3卷第5、6合期),《战利品展览》(手稿,《公余生活》1940年第3卷第1、2合期),等等。

  参考文献

  [1]漫画与木刻社.敬爱的先生们[J].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1939,(3).

  [2]征稿简约[J].诗创作,1941,(5):48.

  [3]陈卉.抗战烽火中桂林美术家物质生存状态研究[J].艺术探索,2011,(6):10.

  [4]杨益群.划时代的壮丽画卷———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初探[A].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20.

  [5]杨益群.李桦[A].魏华龄,李建平.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372.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期刊美术作品供稿研究


SCI学术指导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期刊美术作品供稿研究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