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音乐艺术中的晕节奏与音节奏有何关联,要如何运用现在音乐艺术管理发展等等,这是本篇文章所要研究的方面。本文选自:《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将进一步加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0 热度:
对于现在音乐艺术中的晕节奏与音节奏有何关联,要如何运用现在音乐艺术管理发展等等,这是本篇文章所要研究的方面。本文选自:,《中国音乐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新教案”和“教学园地”栏目,积极推出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配合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验和全面实施;同时,将新辟一个“高师专版”,采用不定期的形式刊发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其他栏目,将在保留原有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努力出新、增加信息量,进一步为音乐教育服好务。
摘要:韵节奏以标准诗行为单位,一个标准诗行就是一个韵节奏。同一韵脚结尾的一个诗句就是一个标准诗行,有时为兼顾音节的7整齐标准诗行里也允许有同韵结尾的别的词组或句子的存在。所有的诗歌,只要是“有音律的纯文学”,只要它有显明的韵律,都可调整成标准诗行来进行分析,进而比较其韵节奏与音节奏之间那种微妙关系。
关键词:韵节奏,音节奏,音乐艺术,音乐论文
音节的多少主要引起诗歌在旋律上或者紧迫急促或者徐缓悠长或者界于这二者之间的某种程度。可以说随音节数的增多,诗歌的音乐性效果在不断减弱。当诗行的音节多到二三十个的时候还勉强能感觉到诗在语音上的音韵效果,但如果音节继续增加,就可能导致其音乐性完全消失,比如一行多到40-60个音节以上的时候,我看就无疑成了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种“多音散文”了,它不再是诗歌,它已从本质上发生的变化,由25字以内的诗到50字之内的散文诗再到多音散文最后到音韵的效果完全消失至普通的散文。从这方面讲,音节奏起到了调控诗歌韵律密度的作用。韵节奏的跨度愈大,诗歌的韵律性愈差。韵节奏的跨度是由音节奏的变化所导致的。音节奏决定了诗行中音步或音节的多少,从而由它而形成了不同的诗体,或一言,或二言,或三言,直到二十言甚至三十言左右。
我所称的音节奏(或拍节奏)指的是由节拍或音节或音步形成的节奏,是指每一韵节奏内部更小的一个个音节或一组组音步。音节奏通过一行行相同或不同的音节音步在时值上的相同或不同,在人的听觉中或在人心灵的感受中,形成整齐的或较为整齐的声音段的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使人联想到音乐中一节节的音符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正是这种原因,使音步论者紧紧地抓住这个特性不放,并使之在诗论中不断地发扬光大。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对于诗歌来说,无非就是韵节奏与音节奏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相互作用,音节奏有其不可忽视的调节韵律密度的作用,但它在音乐性的效果上还是为韵节奏服务的,是协助韵律来完成诗歌的音乐性效果的节奏。
在事物的一对矛盾中,总有一个起决定意义的作用的一方,在韵节奏与音节奏中,也是一样,在诗歌的这对矛盾统一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韵节奏,韵节奏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而音节奏却是决定诗歌是否优美的一种节奏。诗歌的定性作用取决于韵节奏,在确定了诗歌是诗歌的基础上,诗歌是什么诗体和诗式就决定于音节奏了,在音节奏的协作下,韵节奏与音节奏一起相伴着载歌载舞,共同为诗歌的音乐性贡献了各自的能量。诗歌的旋律,因韵节奏的作用,及由韵节奏所领导的音节奏的协同作用,使诗歌的音乐美得以发挥其音乐性效果。
音步论以音步为最小的节奏单位,每一音步由一至四个音节组成,赵延光先生认为音步可由一至六个音节组成,我私下以为,也有人主张一至二个,一行诗可由一至数个,一般不超过六个音步。音步学说中另外还有十分不明确的地方,就是没有确定标准诗行这个概念4,都是从原作者随意分的行去进行分析的,这是很不科学的方法。我觉得以一个字一个音节这种最简单的自然音节为节拍更为理想,没多大必要去把诗句那么一个个音步去组织或分析诗行。诗歌怎么朗读完取决于作者或读者自己根据自己对诗歌的不同体验去感觉,去琢磨,没有必要给诗句定怎么停顿,人也知道大体上怎么停顿。
节奏就是音的行进与停歇之间的矛盾运动。在诗歌中,有五种停顿最为明显,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的停顿:一是在标准诗行的韵脚处,在此停顿的时间最长,二是在语法上断句的地方,大多为诗行内的逗号处,这里停顿的时间较短,三是在句中,在句子内部,一个句子成分与刚刚结束的下一个句子成分的开始处的短暂停歇,四是在同一句子成分内部一个词与下一个词之间更为短暂的过渡,五是词或词组中字与字间由前一音到后一音的滑动时轻微的停顿,以便使字与字之间的声音让人能感觉出来。后四种都是除韵节奏之外的每一韵节奏内部的节奏,可称为音节奏,它其实跟散文的停顿已经十分接近了。所以诗歌最根本的节奏还是韵节奏,音节奏协助韵节奏形成诗歌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