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1 01:12 热度:
成功申请青年基金的个要点有什么? 集群智慧云科服(www.jiqunzhihui.org.cn) 成功申请青年基金的个要点有什么?下面小拜年收集了成功申请青年基金的成功案例,申请经历中的要点跟各位同仁进行分享,希望同行可以有所收获,也请各位批判指正。 一、申请前准备工作(申请经验) 申请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无疑是写足够多、足够优秀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各行业内部所认可的SCI高分区期刊为主)。但是这一点虽然最为重要,但是在撰写项目书阶段时几乎已成定局,只能是前期积累,因此不提。 在足够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希望申请者在申请青年项目的时候注意这几点。首先就是申请代码,这关乎到自己的本子去往哪个评委手中。因此这是需要极为认真思考的内容,特别是从事跨专业研究的同行要注意这一点。 要搞清楚最有利自己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该方向的研究是否自己真的熟悉,该专业的评委是否和自己熟悉,甚至该方向评委是否有与自己有矛盾的人,都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最后注意的细节就是认真归类整理自己已发表的论文。建议把SCI以上水平的学术论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专门文件夹整理归类并灵活使用学术在线论文库进行保存方便今后使用。 二、摘要的要点 申请书正文之外最重要就是摘要,摘要要注意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充分写清楚自己的标书内容。主要格式如下: 本项目主要研究“相对较大的较模糊的”问题,特别是研究“相对具体的”问题。“相对较为模糊”问题是当前本专业的热点研究方面。针对这些具体研究问题,本人积累了充足的前期研究,得到了“具体的”等学术成果,解决了“具体的结果”等问题,发表SCI论文X篇,得到“具体一点”等项目支持(主持)。在此基础上,我想在国家自科项目资助下进一步研究“可以具体也可以模糊”问题,为本领域在XX方面的融合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注意:如果你做出的成果已经有了结果但是还未发表可以写得具体一点,反之则模糊一点。特别是未来成果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国青是单独主持,因此可以完全写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属性的写作要点 这是近两年新加入的申请书内容,但是根据评委反馈来看,评委关注度不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这四个科学属性的选择。 简而言之就是你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四个你选择哪个?这会影响评委的打分依据。 其中“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是选择人最多也是最稳妥的。项目书并非根据科学属性来分配名额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选择了最多的科学属性会导致竞争激烈(当前仍然是通过各个申请代码来分配大致的名额)。因此如果申请者是较为纯粹的理论研究,那么大可以选择这个科学属性。 其他三个科学属性都有比较鲜明的特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基本都是真正意义的原创占主导的研究项目(国青不太推荐选择)。“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主要是有实际应用或者应用背景的项目选择。“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是交叉专业的项目选择。 四、申请书正文研究依据与研究内容的写作要点 这一部分的主要风格是介绍自己申请专业方向的背景和一些知识储备,以及自己方向的研究内容。虽然写着重点阐述,但是不代表关键科学问题需要大篇幅的书写(重点不等于大篇幅)。 其中首先的要点为项目立项依据,这个内容主要就是研究背景,可以放上本专业大拿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放上潜在评委的研究成果和这一部分可以附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统一。本人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下来要点是研究内容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就是写申请中标之后,打算拿着经费准备从事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一点细节就是如果你的研究工作已经实际完成正在论文写作阶段(或者投稿阶段),那么你的研究内容可以尽量的写得具体一点(除非你害怕评委剽窃你的成果)。反之则写模糊一点或者写一些自己的研究预期即可。不用担心你的预期无法实现,评委都是研究者,知道研究预期无法实现是很现实的研究现状。 最后就是主要关键科学问题要简洁扼要。因为如果写了太多,那就不是关键科学问题,也给评委带来一种“这个申请项目似乎困难过多无法达成研究目标”的错觉。反之写得太少,则给评委一种申请者的研究方面太过容易的错觉。因此选择关键个研究预期难点进行书写即可。 可行性分析和创新等方面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可以加入一点自己的研究积累。无论是可行性分析还是创新部分,如果是国家青年项目都需要简短扼要一点。因为这是对未来三年研究的分析,本身不可能填充太多的内容。 年度计划方面,格式建议如下:年,本人计划完成XX研究目标,得到XX结果。参加XX国际学术会议次,邀请国内外学者访问次。预期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X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X名。 建议照实填写。给予评委一种认真踏实进行研究工作的印象。 五、申请书正文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的写作要点 实际上正文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是申请书中评委最为看重的一部分。不排除一部分评委会只看摘要和研究基础就对申请人进行整体评价。因此这一部分才是重头戏。 如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考虑到申请者年龄较轻,研究资历尚浅。建议对本人发表的所有SCI以上论文都进行具体介绍。可以根据本人研究经历选择分研究方面、研究脉络介绍或者时间顺序介绍两种方式,把自己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全部介绍一遍。 每个论文均介绍题目、发表时间、发表杂志、杂志水平、主要的研究结果及主要影响等。在本部分的合适位置把所有研究成果以参考文献的形式罗列出来方便评委直接看你的研究基础。 工作条件方面主要是理工科(特别是实验科学专业)注重的一个内容。请详细列举你所达成的研究目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工作条件。这是评委判断你能否达成研究目标的重要依据。 反之如果你是非实验的理论研究,那么评委对此关注度不高,为了填充标书,你可以写一写图书馆的馆藏和本人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活动等“软一点”的内容。 六、个人感悟和其他 最后谈一点个人申请的感悟。 首先就是要深知申请代码的重要性。本人曾经有次申请失败的经历,主要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申请代码(本人从事跨方向研究),在另外一个方向资历较浅(当时以为那个方向获批率会高一点),因此没有被评委打出高分。所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申请代码是申请前的核心工作。 其次本人的申请经历毕竟是不同学术研究方向的交流心得,如果真心想申请成功,希望各位同仁可以去自己本方向申请成功者那里拿到他们的申请书进行直接参考会更有价值。因为国青只有次成功的申请机会,因此相对而言国青申请中标者会乐意分享自己的申请书。 最后要注意的细节就是申请书的书写要干净整洁,给评委一个好印象,而不是给评委一种三天赶工的感觉。 注意字体、公式整洁性,注意多用图表来穿插(即使非实验类研究方向也尽量如此),所有参考文献均统一格式......这些细节方面会给评委一个好的印象。特别是国青的申请者,你要树立一个积极心态,你的竞争者和你并没有天翻地覆的差距(真的有差距的早就获得国青不需要跟你竞争了),因此这些细节可以帮助你拉开你和竞争者的距离。 总之学术论文是最核心的部分,任何内容写作以论文为核心骨架。内容为血肉,需要加以填充,让评阅人可以理解到申请者的学术实力。格式为皮,起到美观作用。固然如果评委仔细观看你的申请书个小时的话,那么格式错误也无所谓。 但是请同仁认真想一下,你的申请书会值得评阅人花个小时仔细阅读吗?因此理性地思考一下,还是花一点时间把格式梳理好。相信我这与完成一篇SCI学术论文相比,不会花你太多时间。 最后希望本人的经历可以对你有所收获,也祝大家新的申请可以中标。 明年的青基。 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次青年基金申请要注意什么? 申请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