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金融创新,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它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化解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4 09:29 热度:
内容提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金融创新,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它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经验。本文证券论文试图从中美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制度背景分析入手,说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不良资产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创新,而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革命。目前,资产证券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运用,成为资本市场上最为有效的融资和投资工具之一。一般而言,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住房按揭,80年代在世界范围资本市场上广泛运用于其他收益资产,如应收账款、房地产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公用设施收入等方面。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的载体,满足了各类资产、发起人和投资不断变化的要求,故而成为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及其启示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从一产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美、英、德、法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系统运用。但就证券化的广度和市场容量而言,首推它的起源———美国,并且其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背景。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背景美国历史上普遍认为分支银行制度下的银行不利于竞争,许多州的法律都限制银行分支机构的发展,这使得单一银行制在美国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且为美国所独有。就数量而言,单一银行组织占美国12000多家银行的一半,众多的小银行在经营中经常面临着客户要求贷款数量大于其授信额度的要求,为不因拒绝提供贷款要求而失去客户,小银行常常通过向大银行出售其贷款以维持与关键客户的关系。随着贷款出售这一做法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优化资产结构及投资技巧逐渐演变成为主要目的。尽管被出售的贷款还不能称为证券,但它确为证券化的产生埋下了伏笔。20世纪60年代,从中东石油危机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的怪圈。一方面银行自身的革命使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存贷利差收入不断下降,利润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利率频繁波动,利率风险和破产风险不断上升。到了70年代初,美国的整个储蓄机构已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此时抵押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储蓄机构走出困境的转折点,他们将低收益的固定利润资产经过技术处理,再通过证券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的行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抵押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说,银行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压力是推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动因之一。正是基于上述两方面主要原因,催生了美国资产证券化,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先例,进而发展出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和应收帐款证券化等形式。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及启示住宅抵押贷款成为最先被证券化的资产并非偶然,这是因为住宅抵押贷款的总金额十分巨大,按借方、贷方或地区标准进行划分组合十分容易。同时,不同住宅抵押贷款的基本状况是极相似的,其还本付息又具很强的可预测性,期限结构也非常符合许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对于单个贷款,其现金流是不确定的,极端的情况如完全按时的偿还,完全的提前偿付甚至无任何现金流动的发生等都是可能的。对一组贷款而言,尽管整个组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合中每一笔贷款现金流的特性,但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组合的现金流却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尽管预测单个贷款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但人们却可基于历史数据对整个组合的现金流的平均数有一个可信的估计。根据这一原理,以一定组合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作为抵押或担保来发行抵押支撑证券,从而实现了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住房贷款证券化一经问世便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占住房抵押贷款的比重从1981年的15%上升到1987年的74·4%。到90年代初,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是靠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来筹措的。以1993年为例,美国银行业共提供了285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2070亿元都被证券化了,资产证券化率高达72·63%。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抵押债权以外的非抵押债权资产,美国分别在8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这种以非抵押债权资产为担保发行的证券一般被称为资产支撑证券(ABS)。30多年来,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规模上看,美国资产证券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统计数据表明,1996年美国传统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4万亿美元。目前,MBS市场已成为仅次于联邦债券的第二大市场。实践中,资产证券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通过盘活非流动性资产,提高了资产的应用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成本;它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使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它革新了企业融资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它使得商业银行作为存贷中介的传统地位逐渐淡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它推进了金融运行模式的综合化混业经营改革。 二、中国资产证券化:一种摆脱困境的可行选择我国自1983年开始了“拨改贷”为核心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从那时起,国家财政几乎没有向国企注入资金,企业只能向银行借款,因此造成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另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企运作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导致了国企的大面积亏损,这一情况与国企的高负债率密切相关。199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公布的国企清产核资统计数据表明,在已完成清产核资的30·2万户企业中,资产负债率为70%,其中众多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负债比率高达80%。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势必造成国企还贷和付息的沉重负担。企业过度负债与银行资产质量差,实质上是同一问题表现在两个不同的产业部门中。企业大规模负债经营的结果,是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尽管没有直接触及我国,但深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敲响了警钟。90年代中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金融风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矛盾更加突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统计数据表明,1996年末,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11324·78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并账以后不良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24·44%。 2、资本充足率过低,资本严重不足。按国际清算银行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和我国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实践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断亏损,自补资本的能力大大削弱。 我国目前AMC处置不良资产常用的方法,归纳起来无非是“按现状”以市场价出售和债务重组(如“债转股”)两大类。按现状出售可划分为小额零售和大额批发(打包出售)两种。“按现状”出售虽可速见成效,但通常会造成“低价倾销”,客观上既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又降低了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而“债转股”也并非灵丹妙药,本质上讲债权变股权无非是资产形式的转换,并不能最终解诀资产质量问题。相比较而言,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诚然,相对于我国现行银行的优质资产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的证券化而言,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因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是要能够对这些资产按照风险、收益、金额大小、期限长短等进行组合打包,使每组中的资产在各方面特征上都基本一致,从而才可能作出分析定价,进而实施证券化操作。前述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多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明、企业过度负债等原因所致,很难按照上述一系列标准进行细分打包,特别是证券化之后的债务追偿和原始债权人的“道德风险”问题更难解决,如此等等。“水到渠成”与“挖渠引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建议观望、等待,条件成熟、再行其是;后者强调主动、突破,创造条件、知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一部“摸着石头过河”挖渠引水的杰作,它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摸索到不断规范,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为我国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银行不 良资产的处置迫在眉睫。如何创造性的工作,主动出击、积极化解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时不待我。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挑选优良资产,找准切入点。实施以往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先河的试点,待条件成熟再在汽车贷款、应收款等方面推广。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构建一个证券化的市场。同时,通过住房、汽车贷款证券化的操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房地产市场和汽车耐用消费品市场,增加消费热点、刺激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2·结合证券化市场的创造,对AMC持有的巨额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操作。通过包装上市、发行垃圾债券等,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级别、期限和收益的证券,特别是为资本市场上的风险偏好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工具,既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上的“产品”供给,转移和化解风险,又能对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建立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机构。资产证券化中的特殊机构包括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定的交易机构)和担保公司等,SPV的主要业务是发行资产证券,并向发行人购买基础资产和向投资者派发证券收益;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以增强资产证券的信用级别。要顺利推行资产证券化,必须尽快成立这些机构。 4·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为依法处置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必须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以便为AMC的各种业务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