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钢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一直是各地积极发展扶持的项目。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一度成为社会常见现象,但是因为对策的制定和应对措施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4 09:29 热度:
楼 钢 参考文献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一直是各地积极发展扶持的项目。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一度成为社会常见现象,但是因为对策的制定和应对措施不得力,出现突发事件而影响行业效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作为全国的旅游重点城市,做好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影响相关方面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突发事件 杭州旅游业 影响 预测
旅游业作为一种“次生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诸多行业而形成联系紧密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对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具有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加之旅游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及时间的暂时性,极为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危机事件的影响和冲击,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引发旅游危机从而影响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旅游论文参考杭州市旅游年鉴及对旅游业造成影响的几次突发事件案例,结合旅游本底线法(TBCM)和其他相关理论,分析杭州市1986年到2010年25年之间的入境旅游人数数据,以探索旅游危机影响的规律,为科学制定旅游危机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 杭州旅游现状和成长性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杭州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占GDP比重17.3%【2】。旅游业的繁荣给杭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然而,政府、社会、学界普遍对旅游业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脆弱性颇为担心。导致政府和社会对旅游业的投资有所顾虑,将旅游业的脆弱性作为主要投资风险之一。
利用加权移动平均法,五年一个阶段周期,对1986年至今有统计的杭州境外旅游人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一
可以看出,排除经济发展因素和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在最典型的几次:1989年“6•4”风波(政治事件)、1994年千岛湖事件(社会安全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经济性事件)、1998年特大洪水(自然灾害)、2003年SARS疫情(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自然灾害)及世界金融危机(经济性事件)中,杭州旅游人数增长速率受到显著影响。在表中表现为折线的向上程度即旅游人数增长形势,在这些年份有低头的现象。
根据具体数字来说,1997和1998年两年之间,杭州入境人数分别为504276、507243,仅仅增加了不到3000人,按照1996年和1999年之间的增长跨度来说明显呈低迷状态,相同的状况同样发生在2004年和2008年,但是相比较来说,2004年较2003年增长了43.3%,而2008年较2007年增长幅度仅为6.01%。虽然有个别情况使旅游入境人数的增长率放缓,但是总体上来看,旅游人数还是呈现递增状态的。
二、国内外研究突发事件对旅游行业影响的概况
国际旅游学术界对突发事件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方向:其一是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问题作为一般管理问题来研究。对旅游突发事件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旅游者行为的改变等。如麦克尔切尔(Mckercher)把混沌理论与复杂理论同时引入旅游研究,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混沌和复杂系统【3】;其二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突发事件影响旅游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旅游需求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因果预测模型或建立旅游需求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如利姆(Lim)建立了旅游需求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模型【4】;王(Wang)建立了宏观经济变量与旅游接待人次的对数线性模型。
国内对旅游危机影响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是:孙根年运用本底线法对“6•4”风波于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6】;李军、保继刚等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张家界旅游经济中旅游业与工业、旅游业与农业在突发事件影响下的产业波动特点与联系进行了研究【7】。朱迎波、葛全胜等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对SARS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影响进行了研究[8]。李锋运用本底线旅游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旅游损失程度不同、旅游危机影响的生命周期不同、危机后旅游补偿性恢复的反弹力不同等方面进行了比对研究【9】。
三、旅游本底线法对杭州旅游业在突发事件下的影响预测
旅游本底线法是一种研究在不受偶然事件严重冲击和影响下,境外和境内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固有趋势方程,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天然而稳定的时间规律。通过消除不规则因素和调整时间项来进行周期性和长期性规律的研究,旅游本底线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一)事件评估。即测算旅游庆典事件或旅游危机事件的旅游经济增损值的“ 评估”功能;(二)预测功能。根据历史数据剔除不规则变化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本底线方程预测未来;(三)旅游成长分析。根据数据图形的增长变化趋势来预测成长力,做好下一步的规划计划。下面本文就获得的数据采用旅游本底线法进行以上三个功能的具体分析。
依据杭州市1986年到2010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得到表二的轨迹图:
表二 (注:1986年序号为1.依次类推)
从周期性上来看,通过spass软件对1986年至2010年的数据作图可以看出,考虑到一个大的周期包括波峰和波谷两个阶段,杭州的旅游业大体呈现以下两个大的周期:一个是五年小周期,另一个是十二年的大周期(由于收集到的可利用数据有限,大周期值可能会有少许波动),按照五年的小周期看,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旅游业进入上升的波谷阶段,到2008年左右到达峰顶,从2010年开始进入下降期。从大周期来看,近几年杭州市旅游业处于不断攀爬状态,还会持续升温,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杭州旅游业入境人数发展的定量分析上可以看出,以上几大突发性事件中对杭州造成影响最大的一个是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一个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另外还有就是2008年的南方地震和经济危机。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的发生是对杭州旅游业的一次重大打击,对所有突发事件来讲,除去不可抗力的影响之外,对于旅游业影响最大的就是社会安全事件,根据1993年、1994年、1995年三年杭州入境旅游人数明显可以看出,相对于93年的459620和95年的441262人次来说,1994年的410202人次有很明显的减少,比起93年下降幅度达到12%。对于非典事件,这个原因很容易分析得知,相对杭州旅游业周期处于波谷下降期的作用来讲,外界因素例如交通部门管制、人们出行心理减弱、政府临时政策等是导致杭州旅游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虽然2008年也有突发事件发生,但是根据差异性波动分析来看,由于正处于五年小周期的峰顶阶段,所以表现出旅游业受外界影响的滞后性,杭州的入境旅游人数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而没有下跌,但是二者的相继发生共同造成了之后杭州旅游市场的短暂低迷,但是经过这两次事件后,杭州旅游业就进入了转型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这之后,杭州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彻底打破了以前的体制限制;另一方面是随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促进了杭州旅游事业的进步;最后就是与工业相比,旅游业具有脆弱性,但是在2008年的几个灾难下,这种脆弱性没有表现得很显著,同时,与第一产业相比,旅游业的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而是较大的产业相似性,因此旅游业的脆弱性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严重,而且从某些方面来看,旅游业的恢复能力要比一二产业强得多,2008年的表现就是很好的一个佐证。由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大周期上来看,杭州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仍会呈现较高态势,入境人数逐年增加,基数不断增大。二、杭州旅游经济的脆弱性只有在重大事件的冲击下才会表现的比较明显,旅游经济恢复能力比较强。三、应该加强应对危机的管理策略完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处理办法,确保将突发事件对旅游市场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四、加大对旅游基础的投入建设,降低旅游市场对外界因素的敏感程度。
论文结束语
综上论文所述,许多对旅游突发事件的研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是都是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物质文化进步、人民消费心理变化、旅游行业本身政策变动等。总的来说根据蝴蝶效应,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在社会层面上多多少少的会波及到旅游业,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课题的研究,必将会为进一步制定规范完善的旅游业应对危机策略,在理论指导实践层面上提供很好的借鉴。
[1]汪希芸.浅谈突发事件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Mckercher B.A chaos approach to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425-434.
[3]Lim C.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mand[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3>:273-284.
[4]Wang Y S.The impact of crisis events and macroeconomicactivity on Taiwan's international inbound tourism demand[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75-82.
[5]孙根年. 我国6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4>:64-70.
[6]李军,保继刚. 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6>:36-37
[7]朱迎波,葛全胜,魏小安等. SARS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影响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5>:551-559.
[8]李锋. 基于本底线的不同性质旅游危机事件影响比对研究——以中国4次旅游危机事件为例.旅游学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