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濮元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不少高职院校早已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旅游类相关专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4 09:29 热度:
/陈玉 濮元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不少高职院校早已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但令人疑惑的是,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与相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期望还有相当差距,目前旅游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问题还相当突出。本文旅游论文针对上述情况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4 年就提出了“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的口号, 而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在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不少高职院校早已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从业人员。令人疑惑的是,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没有做到对口就业,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旅游类的毕业生不愿到旅游企业(旅行社和旅游饭店) , 另一方面, 旅游企业不愿意接受旅游类毕业生,而倾向于接受其他专业外形条件较好的毕业生。本文旅游论文就此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和探讨 。
1目前高职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旅游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旅游教育起步较晚, 专业老师也多半是“半路出家”, 因而造成了他们在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把握不准, 弄不清本专业该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以致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职旅游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 没有现成的经验, 所有教学资料都是一片空白, 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 成为本科教育名副其实的“压缩饼干”, 有的甚至是从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觉得什么课程好教就开什么课程,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 理论知识偏多, 实践能力不强, 根本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3实践教学环节弱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途径, 是落实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展开。要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应该树立起一种校内基地建设和校外基地打造相结合的模式。
1.4旅游类专业招生与学生报考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一方面, 旅游企业尤其是酒店业, 对从业者有较高的外在要求(如身高、形象等) , 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身就不是很高, 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没有把好关, 招收了不符合旅游企业就业条件的学生, 这些学生必然就会在毕业后不能被用人单位所利用; 另一方面, 授课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不够, 学生对这一行的认识不深, 造成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认为旅游就是玩, 而不知道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 其工作性质是为人服务, 没有良好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怎么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旅游从业者。
1.5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我国旅游专业研究生、本科层次教育力量目前还很薄弱, 高层次的专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 从事旅游教育的则更少。在一般专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中, 旅游专业教师缺乏, 大多数都是从相近的专业转过来的, 没有受过系统地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另外在对旅游师资队伍的培养、继续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行全面、系统地素质提升, 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练,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 照本宣科较为严重。
2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旅游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确定办学目标, 找准自己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 留得住,用的上”的高技能人才。
2.2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
2.2.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宽的知识结构, 主要包括在为旅客提供讲解服务所用到的史地文化知识、为与客人交往所需要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艺术所掌握的美学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政治、经济、社会知识、国际知识等。总之要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 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 突出专业课教学兼顾外语、计算机等工具知识的培养。
2.2.2重视学生的能力结构
旅游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需要从业者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笔者认为, 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旅游服务工作是离不开语言表达的, 语言表达是旅游工作的手段和工具, 旅游服务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服务人员运用和掌握语言的能力。就旅游高职教育来说, 除了必须的旅游专业课程以外, 笔者认为, 口才课也是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科目, 设置该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培养他们运用标准普通话的自觉性, 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 克服低级趣味, 提高他们重视交际和乐于交际的思想观念, 可以说, 这一课程的设置关系到旅游高层次人才的长远发展。
2.2.3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包括的范围很广, 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笔者认为, 在加强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主要是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服务意识是在服务过程中, 树立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 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来自与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客人的高度重视、对客人的尊重、为客人着想的思想。客人意识到的需要, 服务员早已想到; 客人没有意识到的需要, 服务人员早已替他想到了。服务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明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
2.2.4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
首先, 打破原有的“一纸定终身”制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干能力的人才, 要求在考试考核方式上更加灵活,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真正反映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除笔试以外, 还可以采用口试、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将平时的短期见习、实习都纳入到学生的考试考核中去,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 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学生在拿到毕业证外, 还必须拥有英语口语等级证, 计算机等级证, 旅游方向的学生拿到导游证, 酒店方向的学生拿到相应的中级(或者高级) 前厅、餐饮、客房服务员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
2.3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保证实训课的顺利展开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 应针对旅游企业对员工操作技能的要求, 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模拟实训教室, 如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模拟前厅、模拟酒吧、模拟导游实训室等, 配备相应的实训器材, 从而实现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操作训练。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改造成集生产、教学、实训、创业于一体的综合“工学结合”平台。另外旅游高职院校必须与旅游业界各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 尤其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盟, 是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最佳选择。也就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教育工厂”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既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又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 利用现有企业的资源和条件, 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
2.4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外在形象有一定要求的专业, 而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不太理想,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选择优秀的学生, 而要想让优秀的学生就读这个专业, 除了本身要把专业建设搞好之外, 地方政府、学校有意识的宣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较优秀的生源, 配合良好的专业建设, 才能把旅游管理专业越办越好。
2.5增强专业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为使教师能站在旅游酒店业发展的前沿, 及时获取旅游酒店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建议考虑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 派出教师进入酒店、旅行社挂职锻炼,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 从当地星级酒店、各大旅行社中聘用一部分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兼任教师, 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酒店实际脱节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毛历辛、庞力萍.关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
[2]高维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3.
[3]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2003,10.
[4]濮元生.谈高职模拟导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