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5 10:10 热度: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张峰

【摘要】: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当代建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分析当前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严格把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本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己十分突出。全面推进建筑行业节能工作,有利于减少建筑耗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转变企业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优化。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是一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推行建筑节能,既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居住舒适、健康的要求,又为新兴产业群体的兴起诸如墙材、保温隔热材料与制品,节能门窗、器件、管材与系统等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并随着建筑节能规模的扩大与深入,带动更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推动建筑业建材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能耗数量惊人,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建筑能耗已约占社会总能耗30%。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建筑用能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节能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高2~3倍,建筑供暖造成的空气污染高2~5倍。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据统计,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设计与施工图审查把关不严

在建筑节能推进中,设计和施工图审查是重要一环,一定程度上起龙头作用。但有少数设计与施工图审查机构节能意识不强,对建筑节能有关技术标准未全面熟悉掌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或者把关;有的受利益驱动,不坚持原则,听任建设单位随意变更设计方案和图纸。

4、节能材料与系统良莠不齐

随着建筑节能工程的兴起,各类节能材料与系统应运而生。大多数建筑节能材料是合格或者优良的,但也存在少数材料与系统供应商,其生产企业工艺简单、设备落后,无专业技术人员,无必备试验检测手段,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建筑节能工程中使用这类企业提供的节能材料与系统,其质量不但难以保证,而且难以实现节能达标。

三、解决当前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1、全面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尽可能的减少建筑供暖造成的空气污染。

2、进一步加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标准。采用新技术、节能建材、节能设施,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新建建筑的节能要实行从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及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全过程的严格监管,使节能设计标准得以切实实施。

3、重视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措施

对应于不同的环境目标,建筑的形式也应不同,每个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均是建筑自身的特点、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三者综合平衡的结果,经多方综合分析,提出设计目标。是加大可开启外窗面积,还是尽可能密闭。窗墙比的设计值得推敲。南方地区窗户设计中对自然通风在过渡季节的重要性认识佷要紧,外窗开启扇不宜过小。

南方地区外墙保温不是建筑节能的重点,某些情况下,盲目的增加保温会增加建筑能耗,南方住宅建筑节能的关键是遮阳,自然通风。通过自然通风降温而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是建筑中最自然而古老的技术,尤其是世界各地的传统乡土民居建筑中都有普遍的应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对自然界中遮阳与通风结合的最佳写照。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最终目的是部分或者全部取代目前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热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同时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并提供清洁新鲜的自然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4、大力提高节能材料产品性能,尽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节能建筑的质量 ,加大节能运行监督管理力度。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和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的生产、选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要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增加技术含量,实施技术集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确保节能效果稳定可靠。

5、增加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对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标准对建筑节能工作作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有一定的鼓励,或通报表扬,或在工程评优、招投标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各方责任主体搞好建筑节能的积极性。

6、严把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关。

大力提高设计与施工图审查机构节能意识,加强建筑节能培训,熟悉建筑节能有关技术标准。完善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对设计与施工图审查机构实行“建筑节能”问责制。

7、抓好建筑节能材料源头,坚持对节能材料或系统实施备案管理或认定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材料市场准入门槛,淘汰一批技术装备简陋、产品档次不高、管理制度不严的节能材料或系统的生产企业。对节能材料或系统实施评优推荐制度,努力营造建筑节能材料与系统公正、有序的市场平台,开展建筑节能材料与系统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完善对节能材料或系统的定额标准管理。

结束语

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是当前节约能源研究的重点。建筑节能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节能建筑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骆秋雁 《浅谈建筑节能的措施》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9:76

【2】 刘春 《住宅及只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J] 山西建筑 2008.4.

【3】韩建新 颜亮 《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131-132

【4】李小山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问题及发展前期探讨》 建筑 2009.08

【5】刘素萍 《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 工业建筑 2008.11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


SCI学术指导


浅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