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把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帮助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年都安排资金予以解决,并且逐年加大工程的投资力度及比例。随着饮水安全工程的不断实施,在建设和建后管理过程中随之出现了相应的种种建管问题。现就鹿泉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为例,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高艳芹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邻省会石家庄,总面积 603km2,辖有8个镇、4个乡、1个技术产业园区,共有208个行政村,总人口36.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万人。全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28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9539万m3,全市的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鹿泉市全市总需水量18045万m3,缺水率为27%,属缺水状态,而且山区比平原缺水较为严重一些。从鹿泉市近几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来看,全市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供水保证率低,供水不及时,供水水量少,水源受到污染,供水水质差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生产及农村的稳定,因此,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鹿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问题
我市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落实情况,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当前水利工作重中之重,自2005年以来,全市共计投入各级农村饮水安全资金2322万元,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4处,解决了44个村,4.7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截止2009年底全市使用集中式供水的村庄有196个,建有供水工程221处,受益人口27.33万人。其中使用地下水的工程有220处,受益人口27.12万人,使用地表水的工程有1处,受益人口0.21万人。在水处理情况上,有净化设施的工程23处,受益人口3.46万人,无净化设施的工程198处,受益人口23.87万人。
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项目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方便了群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对饮水工程质量和管理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在高标准严要求下,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
我市原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多为项目村临时组建的施工人员,水平较低,不能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措施,再加上基层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监督体制不健全,检查监督不严格,致使工程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施工,影响了工程的总体形象,距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
2、建管不平衡,重建设轻治理。
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管理部门的治理职责没有完全行使到位。致使工程不能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0%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建设,工程竣工后,交由村集体进行管理,虽然已建工程都设有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求,再加上一般村都没有专项治理经费,缺乏必要的维修养护资金,导致部分工程设备老化,出现问题后很长时间不能解决,致使工程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效益。
3、排水系统不完善
饮水工程建成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标准,增加了用水量,相应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迅速增加,但部分村庄的排水系统并不完善,不能及时将污水排走而渗入地下,可能形成新的污染源,不利于农村饮水的长远发展。
4、水源保护不到位
我市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上都没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实施水源保护措施,饮水水质监测除了工程刚建设完工时进行过一次监测外,并没有再进行定期监测,使农村居民的饮水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新思路
分析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不难看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细做好,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新思路。
(一)明确农饮工程新定位
1、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统筹城乡发展。新时期下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再是简单的解决农村居民的吃水困难问题,而是把使农村居民能够像城镇居民一样及时、方便的吃上安全水,降低介水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作为初级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把农饮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与新民居建设有机结合、与空心村改造、土地利用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农饮工程得落实,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农民的个人卫生,带动太阳能、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加速进入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2、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增强农村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村干部的凝聚力,提升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借助工程的实施扭转农村的一些歪风邪气,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水平,并为排水、道路、新民居建设等其他工程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制定农饮工程新标准
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我们应该对我市已建的饮水工程进行总结,并结合城市供水工程施工规范及建设标准,制订符合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标准,如机井房、阀门井、蓄水池、管道等工程的建设标准,并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可靠成熟的工程标准图纸,用来规范及指导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要求所建工程除满足一般土建工程质量要求外,还应满足外观的需要,如阀门井要横成排,竖成行,整齐划一,达到“一条线、一个平” 的视觉效果。
(三)采取农饮工程新措施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分散,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工程的良性运转。
1、健全工作职能
应由鹿泉市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由水务、财政、国土、发改、电力、环保、纪检、督察、审计、卫生及项目乡镇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财务监管、竣工验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组成单位,并将责任分解到各单位,促使各单位切实履行其职责。
2、严格建设程序
应该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基建程序进行实施,对主要材料设备及重要的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择有信誉的材料供货单位及工程建设队伍,确保主要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工程建设的水平。
对工程的建设实行监理制,设立现场工程监理人员,以合同管理为中心,控制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目标,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好建设各方的关系。
3、加强制度建设
“重建轻管”一直是农村饮水工程寿命不长、不能长久发挥效益的根本原因,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使用后,应鼓励用水户参与工程的运行管理,建立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工程管理小组,建立用水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制度,设立岗位职责,完善工程管理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实行水费征收制度,增加用水户的节水意识,避免浪费水的现象发生,科学合理的制订供水价格,落实工程折旧费和日常维护费,确保工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4、推进水务一体化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村排水工程统筹进行解决,杜绝农村生活污水的入渗,并应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将农村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
在渠灌区下大力封堵灌溉机井,使用地表水灌溉,在井灌区大力发展节水工程建设,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在保证农村饮水的基础上,逐步有序的关停供水水源控制范围内的原有水井和用水户饮水自备井,确保饮水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5、加强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应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依法加强水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保护范围内再进行取水工程的建设,与饮水工程抢夺水源,并且严禁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开展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严防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水质监测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键工作,应定期对已建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总之,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将会使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看齐,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用水,改善农村生存环境, 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安定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