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浅谈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及其设计__期刊目录网

摘要:发展生态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和诸多因素,需要多学科的配合,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因此发展生态建筑需要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构筑一个系统的实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浅谈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及其设计__期刊目录网

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浅谈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及其设计__期刊目录网

摘要:发展生态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和诸多因素,需要多学科的配合,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因此发展生态建筑需要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构筑一个系统的实施体系。生态建筑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大空间的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等内容。
  关键词:公共建筑;生态建筑;生态化;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覆盖范围更大的空间,大空间建筑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局限,逐步向着更大尺度发展,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就已初显端倪。从功能上看,城市大空间是为多种功能服务,用巨型结构覆盖一个或几个街区,形成功能齐全、联系方便、可人工控制气候的环境,仿佛室内化的城市,其出现将有利于未来城市的更新与改造。
  本文主要以我地区的某商用写字楼的建筑项目为例,对大空间的公共建筑进行生态化的设计策略讨论。该写字楼地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总建筑面积大约4.2万m2,其中地上21层,裙楼4层,地下2层,地上建筑面积3.1万m2,地下1.1万m2。在现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环保节能,发展可持续建筑建筑背景下,该建设项目的业主希望将此建筑建成节能环保的生态综合性办公写字大楼。设计者在充分调研之后,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措施,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从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出发将此办公楼打造成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态化建筑。
  1建筑生态化及特点综述
  1.1建筑生态化的特点
  (1)低技术生态建筑,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改造重组所运用的技术。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角度去挖掘传统、乡土建筑在节能、通风、利用生土材料等方面的手法,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这种实践多在非城市的地区进行。形式上强调乡土、地方特征;
  (2)中间技术生态建筑,关注利用现代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的细部,提高对建筑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环境;
  (3)高新技术建筑,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来利用自然条件,这种利用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先进技术手段来表现。
  1.2建筑生态化的设计研究综述
  某个生态建筑对于其所在的区域而言是“生态”的、具体的、独特的,但从某一地域中看,生态因子的共性是主要的,这就为设计方法的模式化提供了依据。目前,生态建筑的探索大致有两个方向:
  (1)偏重于采用地方材料、传统技术,这种建筑接近自然,具有乡土性;
  (2)体现在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公共建筑中,它对现代建筑作了修正与深化,这种设计趋势从传统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方法上具有理性与普遍性,技术含量大。容易使用各种生态技术、建筑材料、并易于形成以下设计模式: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矿物能的消耗量;以建筑布局结构本身形成一个良好的能量循环系统;建筑表皮的设计;计算机控制的建筑管理系统对建筑环境进行灵活精确的监控。
  2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探讨
  2.1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1)设计结合气候因素
  公共建筑考虑其综合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些影响:充分利用太阳能;避免冬季风向,入口开在东面山墙上,打破传统建筑形式;外墙外保温,内墙为储热性大的材料,白天吸收热量夜晚释放。
  (2)设计结合功能因素
  建筑功能的合理布置不仅带来使用上的便利,同时还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



浅谈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及其设计__期刊目录网


SCI学术指导


浅谈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及其设计__期刊目录网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