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带动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尤其是 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也给汉语的使用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大众文化的传播,特别是网络俗语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带动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尤其是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也给汉语的使用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大众文化的传播,特别是网络俗语的兴起更是引起了诸多不规范的汉语用法。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应规范汉语的使用,包括抵制欧化的中文,发挥汉语的优势,积极推广汉语,进而保护和传播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 传统文化 汉语的优势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而随之带来的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汉语语言文字必然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实际交往的需要,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汉语的热潮。然而,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给中国的语言文字带来了挑战。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记之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窗口,而汉语更是中国文化的脊梁。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必须在汉语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语言文字之一,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总人数达13亿之多,居各语种之首。汉语还是联合国法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并不占优势,更无法与英语相匹敌。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有的地方甚至兴起了汉语热,然而,与英语在中国的地位相比,汉语的情况让人不得不担忧。 那么,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发挥汉语的优势,积极推广汉语,进而传播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首先,中国人要有民族意识。也就是说,要把学好和使用好汉语语言文字提升到维护民族自尊心的层面上来。笔者认为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树立民族自尊心,教育国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汉语语言文字的地位。比如,我们应该教孩子从小多练习书法,多接触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之类,让国人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和优美。当整个民族都以自己的语言文字为豪的时候,我坚信,无论全球化的影响有多大,都不会冲击到汉语的未来了。 其次,精神文化的提高需要有物质文化做基础。所以,中国要复兴,汉语语言文字要防御全球化的冲击,还必须以振兴经济为基础。只有经济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才能从根本上复兴中华文化,从而更广泛地传播汉语语言文字,让更多的国家从经济上重视中国,从而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重视汉语,发现汉语的魅力。 然而,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汉语使用者的汉语素质。汉语语言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将其发扬光大。可是当今社会,能写一手漂亮汉字的人已经很少,而且越来越少;而能像百家讲坛《论语》讲者于丹那样能把汉语当作艺术的人更是罕见。汉语使用者的汉语素质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汉语使用者的汉语素质。 笔者认为,汉语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认识多少汉字会背几首诗歌。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独特魅力之一在于其书写,因此,应该从小学教育就要训练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汉字的独特魅力之二在于其美—音美、形美、意美,而这种美最能体现在古诗词中。因此,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至少对唐诗宋词耳熟能详,这不仅是一种文字素养,更是一种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之上,汉语也应该有针对国人的水平考试。笔者认为,应该推出一个全新的全方位衡量汉语水平的测试,包括普通话水平、汉字掌握及书写、汉语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对“考证”情有独钟,不管有用没用,多考证书成了一种时髦。所以,如果有这么一种针对汉语水平的考试,势必会对汉语素质的提高有所促进。如果再把这种测试和某些就业晋升等联系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凡是教师上岗,汉语都应该达到某个水平(外语教师无例外);还有律师文秘之类的职业,对语言水平都应该有相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