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探

[摘要]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导致心理贫困。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贫困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探

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探

[摘要]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导致心理贫困。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三峡库区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山区。贫困大学生较多,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贫困,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心理障碍。因此,认真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其表现,分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指导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研究课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之一。
  1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
  1.1自卑心理自卑是贫困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贫困生常常有己不如人,抬不起头的自卑感。自卑是贫困生心理症状群的核心和关键症状,几乎所有其他问题都与相关或由它直接引发的。
  1.2焦虑心理由于家庭贫困,思想压力大,贫困生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焦虑;有的为家庭欠债焦虑。
  1.3敏感的人际关系贫困生对人际关系很敏感。通过个别谈话发现同学之间一句不经意的玩笑,都会深深地刺激他们的心灵,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而是把更多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
  1.4封闭、沮丧的心理由于自卑和焦虑,贫困生很容易产生封闭、沮丧的心理,进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们常常感到自己生不逢时,因此对社会不满,牢骚满腹。
  2影响库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2.1经济因素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是经济生活的贫困性,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三峡库区本身为贫困山区。到校的学生多为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生,每年上万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时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经济压力。他们常常是靠举债借款来缴纳学费以维系学业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总是拼命学习。以期待挣得工钱以外,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来为自己解困。
  2.2文化环境与教育条件落后由于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有很多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物质因素相当差。许多地方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体育课、美术、音乐都不能充分开展,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因而致使他们在知识面、信息量、兴趣爱好及实践能力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使我们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
  2.3人格缺陷由于贫困影响着贫困生的认识上的偏差,使其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贫困现状原因,没有认识到贫困对个体发展的正面作用,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应对贫困,导致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他们在适应新环境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可能因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遭到同学笑话。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贫困生变得敏感多疑,害怕被人看不起,形成自尊而又自卑,坚强而又脆弱的双重性格。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表现极不稳定,而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障碍。
  2.4来自社会和就业的压力即将步入社会的贫困大学生,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与压力。他们多数来自边远农村、城市低收入家庭,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依靠的后盾,没有太多可依赖的社会关系。在同等条件下,优质就业资源多被城市条件好学生占有,这样更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生存与发展孤独无助的心理压力。
  3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3.1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是前提高校贫困生解困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高校已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勤”的贫困资助体系。要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倾斜制度,完善贷款制度。加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探


SCI学术指导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探
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科技创业大厦19层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微信咨询:543646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D-U-N-S邓白氏全球编码:62055073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