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的探讨,初步得出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显示肯定客观世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摘要: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的探讨,初步得出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对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差异;相似特征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探求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异同,就必须针对各自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思想基础及主要造园要素进行探讨。
1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差异
1.1宏观层面的探索
1.1.1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发展到兴盛,都始终贯彻“天人合一”的宗旨。而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则在于天人二分甚至对立。这种弊端随着西学东渐,在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日益突现,甚至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最大的问题。“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老而睿智的生态哲学为世人逐渐认知,引导人类重建内心的和外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正有
图1[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一大特色。
1.1.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是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
图2[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1.2微观层面的探索
1.2.1园林功能定位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一直都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中国的美学理论在整体上一直就缺乏一种对“愉悦感”和“利益”之间的联系的合理认识。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长期受到鄙视。因此,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
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