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最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最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其代表性时期可列为:
秦汉、隋唐、明清三个阶段:
一、秦汉阶段。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庭院形式、对称布局、木梁架结构、单体造型、大屋顶等已初步形成,不过因诸侯割据而南北各异。秦汉时已有雕刻和彩绘,布局舒展、整齐,具有明确的伦理、等级、秩序等内涵,表现出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
二、隋唐阶段。
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样的寺塔、石窟,造型浑厚,装饰华丽,展示出博大伟美的风格特征。
三、明清阶段。
经五代两宋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古、藏、阿拉伯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至清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走向最成熟的阶段。城市街巷规格方整,宫殿陵墓建筑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样。造园艺术空前繁荣。其总体风格是雍容、典丽、严谨、清晰。
中国最早的建筑可以追述到河母渡的干阑木构和半坡村的氏族公社。商代建筑技术在青铜发明的辉映下显著提高,春秋宫室高台美榭极奢尽华,战国铁器风流渐现,秦陵汉墓砖石遗址至今犹存,魏晋南北朝建筑崇尚佛教,隋朝统一后开始较具规模的的城市建设,唐朝是庄重宏伟的泱泱大国,宋代则是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辽、金、西夏有着汉风犹存的异域特色,元朝属于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明清建材、装修、设计渐趋成熟,包容与吸收西洋文化的影响。数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多次社会进化、民族融汇以及不同程度的外域文化影响,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持续发展,逐步形成鲜明而稳定的共同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可以归纳为8项:
一、很少有真正的建筑学理论,指导中国古代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是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玄学、风水堪舆之说是补充。建筑物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二、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三、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四、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五、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